

1.洗臉。
1.寬大的毛皮圍脖。
1.謂政令正確。舊時以風為天地之號令,能動物通氣,故為之比。
①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數~人物,還看今朝。②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才子ㄧ名士~。③指跟男女間情愛有關的~案件ㄧ~韻事。
1.風度瀟灑﹑才學出眾的人。
1.謂調情的手法。
1.氣度超脫,瀟灑放逸。
1.謂風雅之事久遠流傳。
1.指超凡脫俗而好風雅的人。
1.英俊瀟灑﹑杰出不凡的人物。
2.花哨輕浮或不拘禮法的人。
1.稱揚人學識淵博,舉止瀟灑,很有風度。
1.輕微的過失。
1.指元明時代嘲戲風流﹑警戒冶蕩的作品。
1.英俊瀟灑,不拘禮法。
1.見"風流瀟灑"。
1.見"風流云散"。
形容四散消失。也說云散風流。
1.見"風流藴藉"。
1.見"風流藴藉"。
1.指風雅之事。
2.指男女私情方面的事情。
1.形容人風雅瀟灑,溫文含蓄。
2.亦作"風流缊藉"。指詩文的意趣飄逸而含蓄。
1.猶情債。指男女私情產生的糾葛。
1.唐代宮廷中的一種游戲。
2.形容男女情事。
1.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三十四字,仄韻。見《花間集》。雙調又名《內家嬌》,一百十字,平韻。見《片玉詞》。
1.因風雅之事而犯的過失。
2.因男女私情而引起的過錯。
1.細小的過失。
1.因風雅之事而犯的過失。
2.指男女風情過失。
3.輕微的過失。
1.猶風月場。
1.龍卷風。
1.風和露。
2.猶風寒。
1.即風爐。唐宋時用來烹茶的器具。
1.一種小型的爐子。古代多用于煮茶燙酒等。
2.今泛指炊事用的爐子。
1.風的通道。
2.消息;線索。
1.指音律。亦比喻風教律令。
2.古代的一種占卜的方法。
1.由風濕引起的手足攣屈病癥。
1.即風鈴。
1.風紀與方略。
1.寺觀建筑上的一種裝飾物,靠風力轉動發聲。
2.指天體。
3.佛教語。"四輪"(金輪﹑水輪﹑風輪﹑空輪)之一。參見"四輪"。
4.古代夏天取涼用的機械裝置。
5.紙扎成的輪狀玩具,風吹能轉動。
1.猶輿論。
1.指疾馳如風的馬。
2.指風。
3.掛在檐間的鐵馬。風吹相擊發聲。
4.猶言風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1.猶言風馬牛不相及。
1.見"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風雌雄相引誘)比喻兩者全不相干。
1.指神靈的車馬。
1.指風吹塵飛﹑天色陰晦的現象。
1.奮發豪邁。
2.如風之飛馳。形容迅疾。
1.指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迷信者認為"風水"的好壞能決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禍福。
1.經過精細剖割加工風干的鰻鱺或海鰻制品。也稱鰻鲞。
1.擋風的帷幕。
1.指毛羽隨風飛散。
2.皮衣襟上和袖口處的裝飾性皮毛邊。
1.指狩獵時禽獸毛血紛飛的情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