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復姓。元有綦公直。見《元史》本傳。
1.小事。
1.撐船的人。
1.朝天。
1.拿自己的賭資來博取別人的銀錢。
副詞。稍微二兒子見過點世面,膽子稍為壯些。
1.猶見問。
1.可充賭本的財物。
1.略微休養生息。
2.略微停止。
3.小憩;歇息一會兒。
軍事或體操口令,命令隊伍或個人從立正姿勢變為休息姿勢。
1.公家發給的糧食。
1.猶稍許。
1.比較起來﹐略微差一些。
1.形容箭一支接著一支。稍﹐箭稍。
1.猶舟子。
1.稍一放松就過去了。形容時間或機會極易失去。
1.見"稍縱即逝"。
1.竹制盛器。
1.斗筲。指容量小的盛器。亦借指少量的糧食。
1.淘米或盛米﹑盛飯用的竹器。
1.盛飯的竹籮。
1.桶。
1.竹制盛器。
1.掌舵的人。泛指船夫。
1.廣大貌。
2.眾多貌。
1.指頭發梢。
1.方言。不聰敏。
1.廚師烹調的手藝。
1.一勺水﹐一塊肉。喻量少。
1.即芍藥。古人離別常用以相贈。
1.一勺湯水。言湯水量少。
1.舀東西的器具。約作半球形﹐有柄。
2.人腦后高突的部分。
1.灼爍。熱貌。勺﹐通"灼"。
雙子葉植物,芍藥科。多年生草本。羽狀復葉。花大,粉紅、紫紅、黃、白等色,有芳香。是著名觀賞植物。根加工后,為傳統中藥白芍,有鎮痛和解熱作用。
1.同"迢遞"。
2.遠貌。
1.美玉名。《竹書紀年》卷上"癸命扁伐山民,山民進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愛二人。女無子焉,斫其名于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后以指德容美好的女子。
1.傳說中的鬼物。
1.陵苕花。亦喻容貌之美。語出《史記.趙世家》"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
1.高貌。
2.遠貌。
1.水名。在今陜西省境內。
2.水名。在今浙江省境內。
1.高峻貌。
1.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為東苕,出天目山之北者為西苕。兩溪合流,由小梅﹑大淺兩湖口注入太湖。夾岸多苕,秋后花飄水上如飛雪,故名。
詩話集。南宋胡仔撰。共一百卷。以人物年代為序,引錄豐富的文學史料,對后世有較大影響。
1.高陡貌;遠高貌。
1.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莖。
2.《文選.陸機》"或苕發穎豎,離眾絶致。"呂向注"謂思得妙音,辭若苕草華發,穎禾秀豎,與眾辭離絶,致于精理。"后因以"苕穎"比喻意旨文辭之精妙特出者,或特出之事物。
1.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內。是唐代張志和隱居之地。
1.清潔用具,取苕稈為之,故名。
1.年輕貌美。
1.掌班。
1.見"韶顏稚齒"。
1.美好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