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撞擊回旋。
1.亦作"奸黠"。
2.奸猾。
3.指奸猾的人。
4.聰慧。
1.奸詐邪惡。
2.奸邪的人。
奸詐陰險為人~狠毒。
1.亦作"奸相"。
2.指弄權誤國的宰相。
3.指陰險狡詐的相貌。
1.指詐偽小人。
〈書〉①奸詐邪惡。②奸詐邪惡的人~當道。
1.壞心思;作惡之心。
1.亦作"奸釁"。
2.奸言與嫌隙。
3.指奸詐不軌的事端。
1.指奸詐不軌的行為。舋,通"釁"。
1.邪惡的行為。
1.亦作"奸幸"。
2.指奸邪得寵的人。
3.指奸邪得寵。
1.亦作"奸兇"。亦作"姧兇"。亦作"奸兇"。亦作"奸兇"。
2.指奸詐兇惡的人。
3.奸詐兇惡。
1.亦作"奸胥"。
2.舊指官府中巧于舞弊的小吏﹑衙役。
1.亦作"奸牙"。
2.奸詐的買賣撮合人。
1.奸邪之言。
1.私鹽。
①男女間不正當的性行為。②奸污~擄掠。
1.猶奸伏。指隱蔽潛伏的壞人或壞事。
1.邪惡的萌兆。
1.亦作"奸諛"。
2.奸詐諂媚。
3.奸詐諂媚的人。
1.奸詐諂媚。
1.見"奸蠹"。
1.亦作"奸臧"。
2.謂不法受賄。
3.指不法受賄的人。
1.見"奸贓"。
虛偽詭詐。
1.見"奸占"。
1.謂盜竊的贓物。
1.偽鑄。
1.亦作"奸狀"。亦作"姧狀"。
2.詐偽的情狀。
3.指男女私通事。
1.謂奸邪不肖之子。
①行軍時派出的擔任警戒任務的分隊~班。②比喻工作上走在前面開創道路的人我們是地質戰線上的~。
1.尖巧輕薄。
2.猶刻薄。
1."尖"﹑"叉"均舊詩中之險韻﹐宋蘇軾《雪后書北臺壁》詩其一末韻為"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其二末韻為"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造語自然﹐無趁韻之弊。其弟轍與王安石步原韻所和詩及蘇再用前韻所作詩﹐其造語押韻亦復自然。世因以"尖叉"為險韻之代稱。
1.方言。即尖擔﹐一種挑柴用的兩頭尖的長棍。
1.形容聲音尖細清脆。
1.挑柴用的長棍﹐竹木制成﹐兩端尖﹐可插入柴束內﹐故稱。
1.比喻兩頭落空。
頂端;頂點。
1.即尖頭木驢。
1.指物體細小銳利的前端。
2.指特出的人或物。
3.戲曲中指忽然高亢的唱腔。
1.刺人的寒風。
1.指毛筆字的起筆露鋒而呈棱角。
1.毛筆。
1.猶奸滑。
1.末端細小尖銳貌。
2.方言。猶狠狠。
尖酸刻薄語言~ㄧ他為人~。
1.指言辭尖刻鋒利。
1.猶言冷得刺骨。
①尖銳;銳利筆鋒~ㄧ他的眼光非常~,一眼就看出對方的畏怯。②同‘尖厲’。
1.指刁鉆﹑尖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