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七腳八手"。
1.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它同介質的性質和狀態(如溫度)有關。
1.談吐。
1.指聲音的傳播。
1.音信;消息。
1.見"遙相呼應"。
1.置放揚聲器的箱形裝置,能增強音響效果。
1.聲音。
2.指詩文的聲韻效果。
3.猶消息,蹤跡。
1.錄音和錄像。有時亦指錄音和錄像設備。
1.沒有一點消息。
1.話音與形貌。
1.具有一定特性,能表達出某種情緒或意境的某種節奏類型。
1.音韻學的舊稱。
1.對古籍中的字詞注音釋義。
2.訓詁學術語。與"形訓"相對,取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字義。又稱"聲訓"。有音同的,如《釋名.釋衣服》"衣﹐依也。"有雙聲的,如《說文.豈部》"愷,康也。"有疊韻的,如《說文.人部》"僑,高也。"漢劉熙《釋名》是音訓專著。
1.音信。
1.猶謠言。
1.謂言語有節奏感。
2.猶音容。
1.文章的涵義。
2.文字的讀音和意義。
3.六朝以來注釋古書字音字義的一種著作體。如陸德明《經典釋文》中諸經及《老子》﹑《莊子》音義﹐陳第《屈宋古音義》等。
1.猶消息;情報。
2.把一種語言的語詞用另一種語言中與它發音相同或近似的語音表示出來。
1.書信傳遞。
1.猶音問。
1.音聲與姿影。
1.書信。
1.言語。
1.指某一樂器或人聲(歌唱)所能發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的范圍。
1.見"音韻"。
1.語言學的一個部門,研究語音結構和語音演變。也稱聲韻學。
1.高速飛行的物體(如飛機﹑火箭)速度增加到接近音速時,物體前方的空氣因來不及散開而受到壓縮,密度﹑溫度突然增加,阻礙該物體向前飛行,這種現象叫做音障。
1.指人們實際發出或聽見的語音,對音位而言。
1.言辭旨意。
2.猶音信。
1.言辭旨意。
2.音樂所表現的旨趣。
1.言語中聲音的節奏。
1.即音色。參見"音色"。
2.錄音或廣播通訊上所說的音質,不僅指音色的好壞,也兼指聲音的清晰或逼真的程度。
1.即音節。詳"音節"。
1.音樂上指音高的準確程度。
1.話音與姿態。
1.用以注音的同音或音近的漢字。
1.音律節奏。
1.形容聲音轟響。
1.猶富足。
1.茂盛的草。
1.富庶﹐昌盛。
1.河柳。莖呈赤黑色﹐又稱赤柳。
1.繁盛。
1.豐盛;充裕。
1.叢集。
1.眾多;廣大。
1.謂殷代的政治與禮制。
1.大祭。
1.指舊歷十一月。
1.殷代的刑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