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亂的人。
1.指點明白。
1.按印在契約﹑證件﹑單據等上面的指紋。參閱清湯右曾《談征.事部.指摹手摹》。
1.手指而目視之。語本《禮記.大學》"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后以"指目"謂眾所注視或眾所指責。
2.引申為矚目。
1.提供拿獲罪犯的線索。
指南針。比喻正確的指導或依據人生指南|旅行指南。
1.我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車。相傳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士皆迷。黃帝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又周初越裳氏來貢,使者迷其歸路,周公賜以輟車,皆為司南之制◇東漢張衡﹑三國魏馬鈞﹑南朝齊祖沖之皆有造指南車之事。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曾上指南車﹑記里鼓。宋天圣五年,燕肅又創意造車,大觀元年,吳德隆亦獻制車之法。自晉代以后,皇帝車駕鹵簿多用指南車為前導。宋岳珂《愧郯錄.指南記里鼓車》記其形制甚詳。參閱晉崔豹《古今注.輿服》﹑《晉書.輿服志》﹑《宋書.禮志五》﹑《宋史.輿服志一》。
1.猶聲東擊西。
散文篇名。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詩集《指南錄》的序之一。文中回顧了作者出使元軍被扣留,逃出后歷盡艱險,多次瀕臨死亡的經過,抒發了誓死報國的慷慨豪情。
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1.猶赴難。
1.指望,指靠。
1.比擬。
1.見"指佞草"。
2.謂指摘邪佞。
1.傳說中能識別奸偽的草。
1.議論指斥。
1.指名派遣,委派。
2.指摘。
1.招供時攀扯牽連別人。
1.指定許配。
2.分配。
1.指點;指揮。
1.點破;揭穿。
1.指點解說,破除疑問。
1.猶指日,不日。限期。
1.柔弱貌。
1.指摘;指責。
1.指為親戚,假托故舊。謂攀附有權勢的人。
1.猶言屈指可數。
1.見"指趣"。
1.以指撿取。亦以喻輕易。
1.亦作"指趨"。亦作"指趨"。
2.宗旨,意義。
3.猶志趣。
1.《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并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后以"指囷"喻慷慨資助。
1.指定任命。
1.猶不日。謂為期不遠。
1.謂不久即可成功。
1.見"指日可待"。
1.見"指日高升"。
指日不日,為期不遠。不久即可實現親人相會之期,指日可待。
1.對著太陽發誓,表明忠誠無二。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她整天板著臉,冷言冷語,指桑罵槐。
1.見"指桑罵槐"。
1.見"指桑罵槐"。
1.比喻耍手段﹑說空話哄人。
1.見"指山賣磨"。
1.指點譏諷。
1.《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歸謁親,入子舍,竊問侍者。取親中裙廁牏,身自浣滌,復與侍者,不敢令萬石君知,以為常。"后以"指舍"用為人子侍親盡孝的典故。
1.猶指定。
2.宋制,某些在選官員可以自行選定任官地點,稱為"指射"。
1.陳述。
1.清代行捐納制,士民捐資取得官員資格后,再出一筆費用,指定到自己希望的省分去候補,叫"指省"。
1.識別。
2.介紹認識。
1.指明實際情況。
2.猶實據。
3.核實。指,通"稽"。《荀子.正名》"故知者為之分別,制名以指實。"于省吾《雙劍誦諸子新證.荀子三》"指應讀作稽……指實亦稽實也。"一說為指明實事,見楊倞注。
4.證實。指,通"稽"。
1.猶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