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駐節,停車。節,車行的節度。
2.少停,一會兒。
3.駕馭車子。
1.亦作"甜滋滋"。
2.形容味道甘甜。
3.形容感到幸福﹑愉快。
1.軟熟媚俗。
1.指種種不同的味道。常用以比喻生活上的種種遭遇和復雜感受。
1.甜美的味道。
2.好處,利益。
1.形容幸福愉快。
1.甜的食品。
1.指夢境。
1.甘美芳香的氣味。
1.形容鞋襪漂亮潔凈。
1.心甘情愿。
2.愛人的昵稱。
1.甘甜的雪水。
1.美言;好話。
1.猶言說好聽的話。
2.指好言好語。
1.見"甜言軟語"。
甜美動人的話,常用以奉承、引誘人一時甜言蜜語,哄得人眉開顏笑。
1.亦作"甜言媚語"。溫柔體貼的話。
2.指說溫柔體貼的話。
3.同"甜言蜜語"。
1.菊料植物。多年生草本。一年生植株高1米左右。葉含有"甜葉菊苷",味極甜,是良好的天然甜味劑,用于食品工業或供糖尿病患者食用。
1.猶言俏冤家。
1.見"甜絲絲"。
1.猶甜言蜜語。
1.水平靜貌。
1.擁集充塞。
1.科舉時代將考試錄取者的姓名寫在榜上,謂之填榜。
1.填寫上報。
1.擁塞狹窄。
1.猶補償,補上。
2.補充空缺。
3.填平修補。
1.指舊俗正月二十五日的填倉節。
1.即奠徹。謂撤去遣奠。古喪禮,柩車出發當天的祭祀謂遣奠。《禮記.檀弓上》"曾子吊于負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鄭玄注"祖,謂移柩車去載處為行始也。填池,當為奠徹,聲之誤也。奠徹,謂徹遣奠,設祖奠。"一說設池。池,象承溜的葬車之飾。
1.指填補某個空間。
2.教學中測驗的一種方法。把問題寫成一句話,空著要求回答的部分,讓人填寫。
1.作詞。唐宋人作詞,初無定式,多自己譜曲,亦可改動舊調創制新調◇人作詞,須按照已有詞牌之字句定額﹑聲韻安排等格式,故稱填詞。
2.元明以來曲劇,亦須按曲牌選用字詞,進行創作,故亦稱填詞。
1.猶聚集。
1.土木工程施工時填的土石方。
1.舊指女子嫁給死了妻子的人。
2.舊指妻死后續娶的妻。
1.亦作"填拊"。
2.鎮定安撫。填,通"鎮"。
1.把必要的文字或數字填寫到列有一定項目的表格或文件中。
1.猶入骨。謂在感受上達到極點。
1.窮苦無靠。填,通"殄"。一說貧病交加。
1.亦稱"填橋"。
2.指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群鵲銜接為橋以渡銀河的民間傳說。
1.見"填溝壑"。
1.填門。
1.猶償還;報償。
2.猶言歸屬;貼補。
1.舊時子孫為祖先撰寫行狀碑志等文字。請人代寫祖先名號,稱填諱。唐人稱題諱。如貞元十五年《徐浩碑》,張式撰,浩次子峴書,碑尾有"表侄前河南府參軍張平叔題諱"一行。宋周必大《跋初寮王左丞贈曾祖詩》,末題"通直郎田橡填諱"。元《麻衣子神字銘》有"南陽貢士李珩填諱"字樣。參閱清王芑孫《碑版廣例·碑用他人填諱書名例》。
1.猶言聚積;累積。
1.充塞街巷。極言其多。語出《南齊書.虞玩之傳》"又生不長發,便謂為道人,填街溢巷,是處皆然。"
1.填寫具呈。
1.塞滿坑谷◇常用以形容充滿;盛多。
1.攙在混凝土﹑橡膠﹑塑料等中間起填充作用的材料,通常是粒狀﹑粉末狀或纖維狀,如黃土﹑鋸末﹑滑石﹑石棉﹑碳黑等。
1.密集并列。
1.鎮守統領。
1.充塞道路。形容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