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鄰居或同處。榱,屋椽。
1.基地;地基。
1.原籍,本貫。
1.根本之計。
2.原來的打算。
紀傳體史書中帝王的傳記,一般按年月編排重要史實,列在全書的前面,對全書起總綱的作用。
同宗族的人~兄弟。
〈方〉指當事人~不來,別人不好替他作主。
1.主力部隊。
2.該甲。甲,舊時戶口編制單位。
1.本身的價格。
1.謂一支軍隊原來的將領。
1.謂農事。
2.根本性的教育。
3.藏族地區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術。佛教傳入前,在吐蕃社會中占統治地位。八世紀后勢力逐漸衰微。在與佛教的長期相互斗爭中,吸收佛教的部分教義,逐漸形成類似喇嘛教的一個教派。藏語稱"本波"。也叫"缽教"﹑"笨教",俗稱"黑教"。
1.亦作"本屆"。
2.猶本期;本次。
①存款者或放款者拿出的錢(區別于‘利息’)。②經營工商業的本錢;營業的資本。
1.據以進行傳解的經書。
2.指本人所治之經。
1.亦作"吊頸"。
2.上吊自殺。
同‘調卷’。
1.吊打拷問。
1.亦作"吊拷繃扒"。同"吊拷絣把"。
1.亦作"吊拷絣把"。
2.捆綁起來吊打。
1.同"吊拷絣把"。
1.亦作"吊客"。
2.吊喪者。
3.兇神。主有疾缽泣等事。
1.吊祭且哀哭之。
又稱掛蘭”。單子葉植物,百合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有圓柱形肉質根和短的根狀莖。葉叢生。夏季開白花。外形似蘭,故名。通常作為懸掛室內的觀賞花卉。
1.亦作"吊籃"。
2.升降機上運送人上下的籃狀裝置。
1.吊祭存問。
1.吊喪的禮制。
2.古時兇禮之一。
1.哭吊,吊唁。
1.亦作"吊籠"。
2.指升降機上用以運送人員上下的籠狀裝置。
3.一種籠狀刑具。周圍裝有鐵刺,犯人進入后只能勉強站立。
4.可以懸掛的籠子。
①后部用支柱架在水面上的房屋。也叫吊腳樓。②山區的一種木板房或竹房子,下面用木樁做支柱,用梯子上下。
戲曲中表演突然跌跤的動作。演員身體向前,頭向下,然后騰空一翻,以背著地。
1.猶慰勉。
1.亦作"吊面"。
2.皮桶子配上布或綢緞等做面稱"吊面"。
1.撫慰百姓。
慰問受苦的民眾,討伐有罪的統治者。
1.撫慰憐惜。
1.釣名,求取名聲。
1.懸掛在靈堂的帷幕。
1.舊時官廳捕人的拘票。
建造豎井時,懸吊在井筒中可以升降的工作臺。
1.亦作"吊皮"。
2.猶吊謊。
吊起來的簡易的鋪位。
1.猶弄巧。
〈方〉貼在門楣上鏤有圖案和文字的刻紙。
①全部或一部分橋面可以吊起、放下的橋。多用在護城河及軍事據點上。現代在通航的河道上,為了便利船只通過,也有架吊橋的。②在河上、山谷等處架起兩根鋼索,然后用很多鐵條把橋面吊在鋼索上,用這種方式造成的橋梁叫吊橋。也叫懸索橋。
1.吊唁或慶賀。
1.亦作"吊嗓"。
2.見"吊嗓子"。
戲曲或歌唱演員在樂器伴奏下鍛煉嗓子。
到喪家祭奠死者。
安裝在頂棚上的電扇。
1.猶吊喪。
1.亦作"吊審"。
2.提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