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電影演員。天津人。早年在北平求學。1940年后在上海從事戲劇活動。1947年起歷任文華影業公司和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兼導演。主演影片《假鳳虛凰》、《夜店》、《艷陽天》等。編導并主演《我這一輩子》。導演的《雞毛信》,1955年獲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1.猶言知情識趣。
1.主持用印。
1.知心好友。
1.知心朋友。
1.謂為物欲所誘導。
得到賞識或重用知遇之└校他常說知遇之恩不能不報。
1.五代后晉天福初,桑維翰以翰林學士﹑尚書禮部侍郎,知樞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宋代樞密院不置樞密使時,則以他官知樞密院事,因稱知院◇遂為樞密使的通稱。
1.謂能看清事物的明顯跡象。
1.同"知微知彰"。
1.知曉。
2.通知;關照。
3.舊時亦作下達公文用語。
1.能了解的人;有見識的人。
1.作證。
1.為政。謂主持政務。
2.明察政事。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朱熹集注"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
1.謂適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險。
1.見"知足不辱"。
1.知足。
1.見"竹擔"。
1.一種農具。以竹制成﹐用于拋揚谷物。
1.見"竹瀥"。
1.竹的葉子。
2.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
1.一年生草本﹐莖下部常匍匐地上﹐節上生根﹐葉互生﹐卵狀披針形﹐花深藍色。可作飼料﹐亦可供藥用。
1.見"竹葉菜"。
1.即竹皮冠。秦末劉邦為亭長時以竹皮所作之冠﹐后亦于宗廟祭祀時戴用。
1.有竹葉圖案的絲織物。
1.方言。梭標。
1.亦稱"竹葉清"。古代酒名。今指由汾酒加多種名貴藥品配制而成的酒﹐含酒精少﹐酒味醇美。亦指不經焦糖著色的一種紹興原酒。
2.一種毒蛇。頭呈三角形﹐頭頂青綠色﹐體背和側面草綠色﹐從頭的下部沿著腹部兩旁到尾端有黃白色條紋﹐尾端紅褐色。生活在溫帶和熱帶地方的樹上。
1.見"竹葉青"。
1.以竹葉為原料制作的紙﹐薄而質脆。
1.唐李玫《異聞實錄》載江南人陳季卿游長安﹐十年不歸。一日于青龍寺訪僧不遇﹐見壁間有寰瀛圖﹐嘆曰"得此徑歸﹐不悔無成。"旁有一翁笑曰"此何難。"乃折階前竹葉﹐置圖上渭水中﹐謂陳曰"注目于此﹐如愿矣。"陳熟視之﹐恍然登舟﹐至家團聚。待復返青龍寺﹐山翁尚擁褐而坐◇用為送人歸里的典實。
1.謂竹叢生不相離異。比喻有情義。
1.指傳送山泉的竹筒。
1.謂竹林中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1.魚名。
1.竹轎。
1.竹林茂盛的小島。
1.落在竹葉上的雨滴。
1.種竹之園。
1.即竹林精舍。
1.栽竹的庭院。
1.竹林中的月色。
1.指風吹竹子而形成的特有聲音。
1.引舟的竹索。笮﹐通"筰"。
1.粗篾席。
1.用竹子編造的柵欄。
1.室外植竹的書齋。
1.用竹子修筑的棧道。
1.竹制的手杖。
1.用竹篾編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來在湯里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