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真心實意;心地誠實。
2.謂不夠靈活。
1.見"天地誅滅"。
1.猶天誅地滅。比喻為天地所不容。
1.指皇帝。
1.拜祭天地時陳設香燭﹑供品的桌子。
1.指上帝。
2.皇帝。
3.星名。又稱帝星﹐北極五星之最明者。
1.亦作"天?"。
2.天地。
1.天兵。
1.指天空。
1.宿命論者謂人間的吉兇﹑禍福﹑貴賤等皆由天命所定﹐謂之"天定"。
1.謂天體的運行。
1.天空。
2.帝王的都城。
3.星名。屬于南方七星中的星宿。
4.安徽黃山高峰名。
1.印度的古稱。
1.古國名?;蛞詾榧刺祗?印度的古稱)。
2.指印度。
1.印度的古稱。
1.周天的度數。古代天文學劃分周天區域的單位。
2.天子的胸懷。
1.春。
2.謂天地間首要的事物。
1.猶言配天。謂祭天地以祖先配享。
1.為上天所褫奪。
1.見"天奪之魄"。
1.上天褫奪其年壽。謂不能享其天年。
1.亦作"天奪其魄"。
2.上天奪走他的魂魄。謂欲其死。
3.謂天使其神志迷亂。
1.《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用的木舌大鈴◇即以"天鐸"指為上天宣明教化的權柄。
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又稱鵠”。鳥綱,鴨科。羽毛純白色,頸極長。夏季在中國北方繁殖,秋季遷徙到南方各地越冬。為著名觀賞鳥。中國有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三種,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一種起絨的絲織物或毛織物﹐也有用棉﹑麻做底子的。顏色華美﹐大多用來做服裝或簾﹑幕﹑沙發套等。
1.昆蟲名。體形肥大﹐口吻長﹐觸角前端呈鉤狀。夜間飛行。多數對豆類﹑甘薯有害。常見的有甘薯葉天蛾﹑豆天蛾等。
1.指帝王的恩惠。
2.泛指極大的恩德。
1.佛教謂色界諸天人之耳﹐能聞六道眾生之言語及一切聲響。
2.謂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1.佛教語。又稱"天耳智證通"。六通之一。以與天耳相應之智慧﹐證知一切之聲境而通達無礙者。參見"天耳"。
一名《天璽紀功碑》。三國吳碑刻。公元276年鐫立于建業(今江蘇南京)。因斷為三截,俗稱三段碑”。相傳為皇象所書。筆意在篆、隸之間,鋒棱勁健有威。
1.上天的誅罰。舊時帝王自謂稟承天意行事﹐其誅罰不臣常以此為名。
2.舊稱遇父母之喪。
1.上天的法度。
2.太平天國稱所定的法規。
①使天地翻轉過來。形容變化極大天翻地覆的年代|天翻地覆慨而慷。②形容鬧得很兇鬧得個天翻地覆。
1.原指伊斯蘭教發源地麥加﹐后泛指阿拉伯。
1.指阿拉伯國家。明費信《星槎勝覽后集》等載有天方國。參見"天方"。
1.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明代稱阿拉伯為天方﹐伊斯蘭教創于阿拉伯﹐故名。
即《一千零一夜》(1頁)。
1.放任自然。
1.語出《易.干》"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后以"天飛"喻升居高位﹐貴顯得志。
2.喻踐帝位。
3.語本《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后以"天飛"指天上的飛鳥。
4.遠走高飛。
1.海神名。亦稱天后。
1.天門。
2.帝王宮殿的門。借指朝廷。
猶天資。天生的智能天分很高|天分平平。
1.風。風行天空﹐故稱。
1.星名。
2.喻兵戎。
1.古戰具﹐用以渡水。
1.天的符命。
2.謂天廷的詔命。
1.上天所賜之福。
1.《周禮.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原為周官名﹐掌祖廟之守藏﹐后因稱朝廷藏物之府庫為天府。
2.謂土地肥沃﹑物產富饒之域。
3.猶天廷。古人以為天上神仙亦設有朝廷。
4.指朝廷。
1.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語本《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史記.留侯世家》"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后專用以美稱四川。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1.謂天子。
2.尊稱父親。
3.太平天國以天父稱上帝。
個人生來所具有的生理特點。個人大腦的生理結構和稟賦的某些差別,是后天才智發展的物質基礎。但人的聰明才智只能通過后天的社會實踐才能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