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史記.貨殖列傳》"﹝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言范蠡經(jīng)商,一再家累巨萬◇用為發(fā)財致富之典實。
1.藤蔓纏繞。
2.比喻糾纏。
1.植物名。一名海藤。常綠小喬木。葉對生,橢圓形,花單性,實為漿果。產(chǎn)于印度﹑越南等地。樹皮滲出的黃色樹脂,有毒,經(jīng)煉制,可作繪畫用的黃色顏料,也稱"藤黃"。
1.見"藤紙"。
1.藤制的靠枕。置之坐側(cè),可憑倚而臥。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長歌敲柳癭,小睡憑藤輪。"浦起龍心解"當(dāng)如隱囊之類。"一說即蒲團。
1.紫藤的通稱。亦泛指有匍匐莖和攀援莖的植物。
1.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戰(zhàn)時用以遮擋敵方兵刃矢石等的護身武器。圓形,中心突向外,內(nèi)有上下兩藤環(huán),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橫木,便于執(zhí)持。
流行東南亞的以腳踢球的一種球類運動。球場中央隔一道網(wǎng)。球用藤條編成,空心。兩隊對抗,每隊三人,分站網(wǎng)的兩邊,以腳踢球過網(wǎng)。運動方法與排球、羽毛球、足球近似。比賽以十五分為一局。采用三賽二勝或五賽三勝制。
1.用藤實做的酒杯。
珞巴和門巴族獨有的橋。分布于西藏珞渝、墨脫地區(qū)。用白藤編制而成。整個橋身為橢圓形長管,懸吊于兩岸大樹或木架上。橋底用粗大白藤并列固定,供人踩踏。橋的左右和上方也用藤條編成,可作扶手。
1.古時用藤皮造的紙,產(chǎn)于浙江剡溪﹑馀杭等地。
1.某些植物的匍匐莖或攀援莖,可編制器物。
1.猶點撥,開導(dǎo)。
2.撥動。
1.亦稱"剔齒纖"。
2.牙簽。
1.見"剔齒櫼"。
1.見"剔抽禿刷"。
1.亦作"剔抽禿揣"。
2.轉(zhuǎn)動貌。
1.削除;除去。
1.挑燈。謂挑起燈芯,剔除馀燼,使燈更亮。
1.揭示;闡發(fā)。
1.剜取大腿上的肉。古代以割股療親為至孝。
1.漆器工藝的一種,即雕紅漆。
剔除;挑選剔抉其弊|爬羅剔抉。
1.剔透明亮。
1.見"剔留禿魯"。
1.亦作"剔留禿坘"。
2.圓轉(zhuǎn)貌。
1.剜出眼珠?!缎绿茣信畟鳎啃g妻盧》"玄齡微時,病且死,諉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盧泣入帷中,剔一目示玄齡,明無它。"后用以為對丈夫忠貞不二的典故。
1.猶糾纏。
1.直豎貌。
1.滾圓。
2.揮霍;敗壞。
1.象聲詞。
1.挑逗。
通透明亮晶瑩剔透。喻指聰明伶俐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
也作玲瓏剔透”。形容器物、詩文靈巧精致詩磨的剔透玲瓏|剔透玲瓏的太湖石。也比喻人聰明伶俐一對剔透玲瓏的孿生子。
1.狡猾。
1.亦作"剔團圓"。
2.圓圓的樣子。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覷著剔團圓的明月伽伽地拜。"又卷二"剔團坘的睜察殺人眼。"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一折"斷人腸的是剔團坘月色掛妝樓。"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把剔團坘明月深深拜。"一說,"剔"為助詞,無義。
1.見"剔團坘"。
1.漆器名。
1.喻惹事生非。
1.樹名。括子松的俗稱。
1.剔除牙垢的細棍。
1.廉價出售的次貨;百貨和服裝的處理品。
1.臺階。
1.謂御風(fēng)而行。飆,泛指大風(fēng)。
1.緣梯登城。
1.一種比普通板凳高一倍以上的高凳子。用于墊腳向高處作業(yè)或取物﹑眺望等。橙,通"凳"。
1.古代攻城之具。云梯與沖車。
1.像樓梯樣一級一級的層次,每一層次即是一個梯次。
1.梯形通道。
1.緣梯攀登。
1.梯子的梯級。
2.磴道。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