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毛筆筆頭。毛筆筆頭濡墨成黑色﹐故稱。
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變壞的味道點心~了,不能吃了。
流出來的口水饞得只淌哈喇子。
1.見"哈喇"。
1.即酒精。
1.古族名兼古國名。也叫黑契丹(契丹語,哈剌為"黑"的意思)。指耶律大石所建的西遼。也用來專指契丹本族人。
第一顆被證實的按一定周期出現的彗星。英國天文學家哈雷發現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三顆彗星運行軌道相似,認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歸,并預言1758年或1759年將重新回歸。哈雷的預言被證實后,頌為哈雷彗星”。公轉周期76年,彗核自轉周期48小時。軌道傾角162°,逆行。偏心率0967,呈扁橢圓狀軌道。中國在公元前1057年有記載。 【哈雷彗星】第一顆被證實的按一定周期出現的彗星。英國天文學家哈雷發現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三顆彗星運行軌道相似,認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歸,并預言1758年或1759年將重新回歸。哈雷的預言被證實后,頌為哈雷彗星”。公轉周期76年,彗核自轉周期48小時。軌道傾角162°,逆行。偏心率0967,呈扁橢圓狀軌道。中國在公元前1057年有記載。
1.[滿halba]肩胛骨。
①穆罕默德逝世(公元632)后,伊斯蘭教國家政教合一的領袖的稱呼。②我國伊斯蘭教對在寺院中學習伊斯蘭經典的人員的稱呼。[阿拉伯khalīfah]
1.亦作"哈啰"。
2.英語hello的譯音。打招呼用語。
1.見"哈羅"。
1.見"哈答"。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
①張口呼出來的氣。②指凝結在玻璃等上面的水蒸氣。
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部分在獨聯體各國,少數分布在蒙古和阿富汗等國。約742萬人(1985年)。講哈薩克語。信伊斯蘭教。主要從事農業。
中亞國家。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東鄰中國。面積27173萬平方千米。人口1700萬(1995年),民族眾多。首都阿克莫拉。中部為丘陵,北部、西部分別為平原、低地,東、東南邊緣為山地。溫帶大陸性氣候。礦物種類多且儲量大。有色金屬工業和煤炭工業發達。盛產小麥和羊毛。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
1.哈欠。
蛙的一種,身體灰褐色,生活在陰濕的地方。雌性的腹內有脂肪狀物質,叫哈什螞油,可入藥。哈什螞是我國特產之一,主要產在東北各省。[滿]
1.[滿hasima]又稱中國林蛙。蛙的一種。身體灰褐色,生活于陰濕的山坡樹叢中。雌性腹內有脂肪狀物質,叫哈士蟆油,中醫用為養陰藥,主治虛勞咳嗽等癥。哈士蟆為我國特產之一,主要產在東北各省。
1.見"哈敦"。
古巴首都,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2107萬(1992年)。全國經濟中心。工業有制糖、造船、機械等。天然良港,可泊巨輪。市內有古老的教堂、城堡和宮殿,市郊有圣瑪麗亞海水浴場。為美洲著名旅游勝地。
1.中藥材阿魏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阿魏》。
1.猶稽查。幾,通"譏"。
1.見"幾筵"。
1.掌機密的近臣。
一次又一次;屢次朋友們~地勸說,他都當成了耳旁風。
1.危殆,危險。
1.幾席。
1.幾案匣柜。泛指日用器具。
1.猶開端;機會。
1.危敗。《國語·周語上》"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韋昭注"幾,危也;頓,敗也。"一說,猶其頓,幾為語詞。參閱清俞樾《群經平議·國語一》。
1.查問而不征稅。幾,通"譏"。
1.即幾案。
1.亦稱"幾格"。
2.櫥架。
1.見"幾閣"。
1.期求功績。幾,通"冀"。
1.呵察,查問。幾,通"譏"。
①〈書〉多少價值~?ㄧ曾~時。②幾何學的簡稱。
①將近于;接近于今天到會的~有五千人。②差點兒 ②不是你提醒我,我~忘了ㄧ兩條腿一軟,~摔倒。也說幾幾乎。
1.機會。
1.達到。
2.差點趕上;幾乎達到。
1.安重貌。《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幾幾。"朱熹集傳"安重貌。"一說,鞋頭尖而上翹。
2.偕同貌。
1.猶幾乎。
1.謂見之不久。
2.何曾見,少見。
1.微諫,婉言勸諫。
1.近乎;將近。
1.查禁。幾,通"譏"。
經過多次~波折 ㄧ~交涉。
1.謂明察隱微而決斷。
1.近利;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