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納石失"。
1.舊時對起義農民的蔑稱。
1.寫文章。
1.擬寫詔書。
2.指擬定的詔書。
1.謂棲身于草野中。
2.特指軍隊在草野宿息。
1.稿子;草稿。
2.用稻草等為原料制成的紙,質地粗糙,多用來做包裝紙或做衛生用紙。
1.草擬制書。
1.蟲名。古又稱負蠜﹑草蟲﹑常羊。雄者鳴如織機聲,俗稱蟈蟈﹑織布娘。
1.即草稕兒。
1.方言。母豬。
1.草根。
1.漢字書體的一種。篆貌隸骨,筆勢飛舉,剛勁有力『魏宮闕題署多用之。
1.鄉村酒店用作酒幌的草簾。
1.簡便的筵席。多用作設宴請客的謙辭。
1.草籽。草本植物的果實。
2.指紫云英等綠肥作物。
3.寒熱時疫,即瘴。
1.謂書寫草率的字。
2.謙言自己寫的字。
3.即草書『字字體的一種。《新唐書.藝文志一》著錄裴行儉《草字雜體》。參見"草書"。
4.對自己表字的謙稱。
1.草擬奏章。
2.草擬的奏章。
1.用稻草蒲草等編制的坐墊。僧尼多用之。
1.寂靜,幽靜。
2.潦草,零亂。
1.暴躁。
1.憂愁貌。
1.暴躁;嗔怒。
1.苛急。
1.騷動;攪擾。
1.古代巡夜戒守所擊之鼓。
1.以冊書授官。
1.冊書和寶璽。
1.猶冊拜。
1.對答皇帝書于詔冊的政事﹑經義等設問。
1.古代帝王以封爵授給皇貴妃﹑貴妃﹑親王﹑親王世子﹑藩國等。
古代帝王藏書的地方冊府載籍極博。
1.敘功封賜。
1.內藏冊書的匣子。
1.名冊。
2.記事記帳的簿冊。
3.泛指書本﹑書籍。
1.下詔賜給祭禮。
1.冊立﹑冊封的禮儀。
1.指日記本。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2.借指正式確立名分。
3.猶任命。
4.支撐著站立。
1.一端有鐵針的趕馬杖。
1.謂發布詔書,將大臣免職。
1.謂留名于史冊。
1.古代帝王封立繼承人﹑后妃及諸王大臣的命令。
2.指冊立或冊封之事。
1.皇帝下詔書賜予謚號。
1.唐制,三品以上的官員由皇帝當面冊封,稱"冊授"。
1.史冊,史籍。
2.冊命之書,古代帝王用于冊立﹑封贈等事的詔書。
3.指一般詔書。
4.明清時向官府承包若干戶錢糧的稅吏。
1.皇帝下詔贈給死者衣被,以示慰念。亦指皇帝贈給死者的衣被。
1.文體名。簡稱"冊"。原為冊命﹑冊書等誥命文字的一種,只用于帝王封贈臣下;后世應用漸繁,有祝冊﹑立冊﹑封冊﹑哀冊﹑贈冊﹑謚冊﹑贈謚冊﹑祭冊﹑賜冊﹑免冊等名目,凡祭告﹑上尊號及諸祀典,均得用之。《文選》列有"冊"的一類,收漢潘勖《冊魏公九錫文》。
1.冊寶。
1.盛放冊命的盒子。
1.敘功封賜。
1.亦作"冊頁"。
2.書卷的冊數﹑頁數。
3.分頁裝潢成冊的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