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稱象聲詞”。摹擬自然聲音的詞。如嘩啦、轟隆、叮咚。
1.措辭;用語。
2.迷信謂鬼神借活人之口為它代言。
1.關進牢獄。
1.節日名。舊時以陰歷十月十五為下元節。
2.術數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宮,歷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稱其中的第三甲子為下元,亦稱"下元甲子"。
3.中醫指腎氣。
4.氣功意守部位名稱,即下元丹田,位于臍下。
5.道教稱水中為下元。亦指水府。
1.指漢代的宜春下苑。唐時稱曲江池。
1.僧寺的分院。
2.指資本主義國家的下議院。
1.下鎖。
2.開鎖。
1.把靈柩或遺體埋入土中。
1.即下澤車。
1.一種適宜在沼澤地上行駛的短轂輕便車。
2.用于田間運載。
1.日暮時。
1.安營扎寨。
1.陵墓中所設的帷帳。
2.指陵墓外別建的園宅。
1.下沉;下降。
2.唐代戍邊之兵分為軍﹑守捉﹑城﹑鎮,鎮又分為上中下三等。
1.古代稱縣一級的官長。
1.人體的一部分。包括大腿﹑小腿﹑腳等。
1.在宮中當直結束;下班。
1.指物體的根底部分。
1.指妃嬪。
1.謂官職低。
1.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
1.占有較少生產資料,需要出賣少量勞動力,生活水平較低下的中農。
1.謂忠之最下者。
1.播種。
1.下午;下半天。
1.猶言下連。
1.俯視。
1.向下流瀉。
1.見"下箸"。
1.亦作"下筯"。
2.用筷子取食;吃。
1.謂演員脫下上演時的衣服﹑裝飾,并洗去臉上的油彩。
1.投遞狀紙。
1.向下落。
2.醫家謂腹部感覺沉重,似欲大便。
3.情緒低落。
1.用繩懸人或物下墜。
1.本謂下棋落子。善弈者往往先于某處下一子,以備將來之用,故亦稱做準備為"下著"。
1.唐制,酬賞功勛的最低一等。
1.量詞。表示動作次數。
2.量詞。表示時間短暫。
3.量詞。表示本領﹑技能。
1.走卒;供奔走役使的人。
2.自稱的謙詞。
1.戰斗力弱的士卒。
2.等級低的士卒。
1.輕罪。
1.指味淡質差的酒。
1.卑鄙下流。
1.末座;末席。
1.苦筍的別名。
1.嚇唬。
恐嚇;使人害怕別嚇虎子。
1.迷信指陰司中折磨鬼魂之處。借指令人失魂落魄的地方。
1.嚇得閉口不作聲。
1.恐嚇;嚇唬。
1.傳說李白曾為唐玄宗起草答渤海國可毒書,后世稱為"嚇蠻書"。
2.泛指恐嚇異族的文書。
1.震怒;大怒。語出《詩.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鄭玄箋"赫,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