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樂府《平調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六.猛虎行》郭茂倩題解"古辭曰'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后人作此題者﹐或寫客行﹐或寫勸勉,或寫功業未建的苦悶,或以猛虎喻貪暴苛政,題旨不盡相同。
1.客人進門,先問主人祖先名諱,以便談話時避之,謂之"入門問諱"。語出《禮記.曲禮上》"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孔穎達疏"'入門而問諱'者,門,主人之門;諱,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為避之也。"
1.宋朝對重犯所施的一種酷刑。
1.進入夢境。指睡著。
2.指別人或事物出現在自己的夢中。
1.入睡,睡著。
1.謂達到神妙之境。多形容詩文或技藝高超。
1.佛教語。謂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指僧尼死去。
1.謂得民心。
1.猶言上青天。冥,青冥。
2.舊時迷信說法,謂人死后進入陰間。
1.指雕板刻印。
2.入棺。
3.喻書法筆力勁健。
1.觀看。
1.進入帷幕。
2.引申指進入內室。
3.指入為幕僚。
1.語出《晉書.郗超傳》"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溫令超帳中臥聽之,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后因稱參與機密的幕僚為"入幕賓"。
1.傍晩。
1.猶赴難。
1.明代皇子誕生百日后,即剃光頭發,至十多歲始留發,一年多以后,選定吉日將頭發向腦后總束而盛入黑色紗囊或麻布囊,謂之"入囊"。
1.置身于鷗鳥之群。喻生活悠閑自在。
1.古代學宮前有泮水,故稱學校為泮宮。科舉時代學童入學為生員稱為"入泮"。
1.列入某種等級。多指達到一定的標準規格。
2.猶入流。舊指九品外的官員進入九品。
1.唐宋大曲的專用語。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歸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為破這一段的第一遍。
2.借指樂聲驟變為繁碎之音。
1.舊歷分二十四節氣,時辰交合節氣之日稱"入氣日"。
1.謂由外任調升京官。
1.繳納錢財。
1.侵入國境。
1.謂睡覺。
1.完全合乎情理。
1.進去。
1.深入,趨向。
1.謂打動人,為人所感受﹑理解。
1.安詳徐緩貌。
1.方言。猶言扎扎實實。
1.樂府《橫吹曲》名。內容多寫軍人從邊塞返歸的情景。
2.詞調名。調名本古樂府橫吹曲《入塞》辭,雙調,五十二字。參閱《詞譜》卷九。
1.進入山里。
2.指隱居。
1.謂藩王繼承帝位。
1.入贅。舊時男子在女家結婚,成為女家的一員。
光射到兩種介質的界面時,入射光線與界面法線之間的夾角。這對聲波、電磁波的入射同樣適用。
1.進身。
2.沒入己身。
1.猶深入。
古漢語四聲之一。普通話沒有入聲,有些方言有入聲。入聲字一般比較短促,有時還帶有輔音韻尾。
1.謂達到高超玄妙的境界。
1.謂修養超越常人,達到圣人的境界。
進入凡塵世界初出茅廬,入世不深。
1.入朝作官。
1.古代常在市曹行刑,故稱綁赴刑場正法為"入市"。
1.合乎程式。
1.入朝奉侍。
1.入場考試。
獲得老師學問技藝的真諦入室弟子|升堂入室。
1.語出《后漢書.鄭玄傳》"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后以"入室操戈"比喻以其人之說反駁其人。
1.指能得師傳,學問或技藝造詣精深者。
1.潤飾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