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碎散。
1.山名。又名厓門山。在廣東新會縣南大海中。與湯瓶嘴對峙如門,形勢險要。宋紹興時置厓山寨,為扼守南海門戶。宋末為抗元最后據點,陸秀夫負帝昺投海于此。
1.骨頭突露的樣子。形容消瘦。
1.睚眥。厓,通"睚"。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1.樹枝縱橫交叉貌。
1.同"枒杈"。
2.紛錯歧出貌。
1.樹木枝叉。
1.害蟲名。通稱膩蟲。體形似虱﹐故舊稱竹虱。生活在植物的嫩莖嫩葉間﹐用針狀口器刺吸汁液﹐排泄甘液以養幼蟲。種類很多﹐如棉蚜﹑麥蚜﹑高粱蚜﹑菜蚜﹑桃蚜﹑煙蚜等。其排泄的甘液﹐為螞蟻所嗜﹐因而常得螞蟻保護﹐故也稱蟻牛。
1.山崖﹑堤岸。
2.晉袁宏《后漢紀.獻帝紀二》"同郡陳仲舉名重當時,鄉里后進莫不造謁,邵獨不詣。蕃謂人曰'長幼之序不可廢也,許君欲廢之乎?'邵曰'陳侯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遂不造焉。"后因以喻人嚴肅端莊。
3.矜莊;孤高。
4.邊際。
5.引申為操守,節概。
1.山崖的陡立面。
1.形容張口欲咬人之狀。
1.巉崖,險峻的山崖。
1.宋代詩贊形式的一種說唱文學。以七字句韻文為主。
1.山崖。
1.合適的界限。
1.唐代散樂藝人稱皇帝。
1.山崖﹑山谷。
2.喻指嚴峻的氣度。
1.依傍山崖構筑的房屋。
1.猶范圍。
1.高崖深谷。指隱者所居之處。
1.山崖的邊側。
2.邊際。
1.指言行的檢束。
1.峭壁銳峰。
1.深險的陷阱。多形容心機陰毒奸險。
1.山坡。
1.山崖間的豁口;谷口。
1.高崖峻嶺。
1.從山崖上垂直下落的小股水流。
大概;輪廓將為汝言其崖略。
1.見"崖山"。
1.山崖間野蜂所釀的蜜。又稱石蜜﹑巖蜜。色青,味微酸。
2.指櫻桃。
1.猶始末。
1.考古學用語。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鑿洞穴作為墓室。
1.山崖邊。
2.界限,邊際。
1.陡崖深壑;山谷。
2.喻高傲。
1.傲岸矜持貌。
1.即厓山。亦稱厓門山﹑崖門。在廣東省新會縣南大海中。形勢險要,南宋末張世杰奉帝昺扼守于此。兵敗,陸秀夫負帝昺蹈海死,宋亡。
1.岸邊。
1.岸邊。
2.猶界限,范圍。
1.狀如門限的山崖。
1.山崖中部。
1.巖穴,山洞。指隱者所居。
2.比喻隱秘。
1.露齒貌。
2.瘦削露骨貌。
1.食鹽的一種。
1.高崖險峰。
獨特;與眾不同心平氣和,不立崖異|崖異絕俗。
1.猶山崖。
1.山崖的邊際。
2.引申為止境。
1.高崖。
1.依山崖構筑的防守工事。
1.狀如屏障的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