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廟謀。
1.繩的一端。
1.法度之外。
1.懲處邪曲之人。
1.糾正違誤。
1.指上古時代用以記事的繩結。
1.古代陶器的一種紋飾。用纏有繩子的工具在陶坯上拍印而成,多在陶器的腹部。中國新石器時代和殷周時代的陶器常有這種紋飾。
1.《詩.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朱熹集傳"繩,繼;武,跡。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來世能繼其跡。"后因稱繼承祖先業跡為"繩武"。
1.即繩伎。走繩之雜戲。
1.謂管束臣民。
1.承前啟后。
1.指木工彈墨﹑斧削。引申指糾正,修改。
1.謂懲罰一人以警戒眾人。
1.古代斬衰服的帽纓。
1.繩索。亦比喻拘束,約束。
1.督責。
1.猶糾正。
1.猶準繩。謂其筆直。
1.謂糾舉其過失而斥逐之。
1.謂以繩系之而下墜。指縋城而下。
1.準繩。
1.由兩股以上的棉﹑麻﹑棕等纖維或金屬絲絞合而成的條狀物。
1.謂繼承祖先業跡。語出《詩.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朱熹集傳"繩,繼;武,跡。"
1.正坐。
2.指繩床。
1.戒慎貌。
1.減少字的筆畫。
1.猶簡便。
1.謂合并官署,裁減官吏。
1.儉約。
1.不懂得,不明白。
1.指中央政府。
1.察納。
1.審察;仔細考察。
2.檢查;內省。
審視;考察留神省察|焚香默坐,深自省察。
1.唐宋時尚書省所屬禮部試進士的場所。
1.指清代各省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
1.裁減。徹,通"撤"。
1.行省的長官。
1.謂主人的明器陳列宜少。
1.簡略的稱謂。
1.省行政機關所在地。
1.見"省吃儉用"。
1.見"省吃儉用"。
1.審察回復。
1.一省或數省的區域性公路。
1.亦作"省的"。亦作"省的"。
2.記得;曉得;明白。
1.見"省得"。
1.減少敵人。
1.指宋皇佑中西道帥府所轄地。
1.猶閱讀。
1.思考;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