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為爭取戰略主動于貴州、四川、云南三省邊境地區進行的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擬北渡長江,到四川西北地區建立蘇區。1月29日西渡赤水河,挺進至云南扎西(今威信)地區。蔣介石急忙增強長江防御。為爭取主動,中央紅軍突然回師東進,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河,再次攻占遵義,取得了長征后第一個大勝仗。為迷惑敵人,3月16日中央紅軍三渡赤水河,進入四川古藺地區。蔣介石急忙調兵西追。中央紅軍突然折回向東,于3月21日四渡赤水河,并于31日南渡烏江,將敵軍甩在烏江以北。然后直逼貴陽,威脅昆明。當敵調兵回救昆明時,中央紅軍又于5月上旬巧渡金沙江,徹底擺脫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四渡赤水是紅軍實施戰略轉移過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
1.懸想。
1.謂惶悚不安地等待盼望。
1.挺然直立;高昂。
1.特出,超群。
1.高舉。
1.形容走路時腳步輕巧。
1.仰首而望。形容盼望殷切。
1.比喻驕傲自大。
1.即《云翹》舞。用于郊祀的一種樂舞。
1.猶懸想。
1.低飛貌。
1.同"肖翹"。
2.細小能飛的生物。
1.仰慕,懸想。
在眾人中特出幼而翹秀,既長,好學善屬文。
1.舉袖。指舞蹈中的一種姿勢。
1.才智出眾的人。
1.輕舉貌。
1.特異。
1.美麗的尾羽。
2.指香醇的茶葉。
1.仰盼。
1.仰望等待。
1.殷切期待。
1.昂首駐立。
1.高而滋潤。
1.舉足。形容時間短暫。
2.形容盼望仰慕之切。
1.一舉足的時間內即可等到。言極短之時。
1.見"翹足而待"。
1.指馬蹄袖。
1.把織物毛邊折疊后用線縫住﹐以防散頭。
1.用以掀起重物的棍棒。多以鐵制﹐一端鍛成扁平狀。
1.撬門﹑鎖等進行偷竊。
1.驅使成熟。
1.弓的兩端。
1.謂分段轉運的餉鞘。
1.刀室中藏著利刀。比喻暗藏殺心。
1.裝銀錢的木筒。
1.刀劍套。
1.裝刀劍的套子。
1.切中弊病。
咬緊牙齒,表示極度憤恨切齒痛恨|切齒腐心。
1.亦作"切齒腐心"。
2.咬牙捶胸。極端痛恨貌。
1.見"切齒拊心"。
1.指仇人。
1.見"切勑"。
1.用外科手術把身體上受傷或病變的部分切掉。
1.懇切的言詞。
1.迫促。
1.見"切磋"。
1.見"切磋琢磨"。
見切磋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