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從肩上卸下重擔。
1.猶指陳。
1.比喻空想或虛假不實。
1.要旨;要義。
1.猶闡明。
1.指摘議論。
1.役使。
1.旨意,意向。
2.內容意義。
3.稽考其意。指,通"稽"。
1.指點引導。
1.指紋的痕跡。亦指按捺在契約﹑證件﹑單據等處的指紋。
1.用手指作種種姿勢,代表不同字母,進行拼音通意,稱為"指語"。指語又分雙手語和單手語。中國聾啞學校試行的漢語拼音指語為單手語。指語的手勢語總稱手語,都是聾啞人互相交際和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
1.指正告知。
1.謂旨意簡約。
2.約束。
3.指環。參見"指環"。
1.佛教語。以指譬教,以月比法。
1.謂混淆黑白,顛倒是非。
1.指摘;斥責。
1.亦作"指謫"。挑出錯誤,加以批評。
2.指出并摘錄。
1.指為己有,占有。
2.以指排十二支占卜。
1.指揮員和戰斗員的合稱。
1.比喻事理淺顯易明或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語出《論語.八佾》"或問秂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朱熹集注"指其掌,弟子記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2.比喻事情容易辦。語出《禮記.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義,嘗秂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乎?"
3.手指和手掌。
4.抵掌,擊掌。
1.指望依靠。
1.見"指摘"。
1.指示方向的針。亦指鐘表指示時間或儀表指示度數的針。
2.比喻辨別方向的依據。
①指出并改正錯誤這一現象是我們竭力想要指正的。②指教訂正請讀者指正。
1.見"指證"。
1.猶四肢。
1.抓籽柄。
1.猶指摘。
1.見"指指搠搠"。
1.悄悄議論的樣子。
1.用手指抓搔。
1.猶指桑罵槐。
1.指示。
1.指示;指點。
2.指指點點,指責。
1.指甲。
2.趾甲;爪子。
3.喻痕跡。語本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1.猶描摹。
1.確定。
1.猶指責。
1.亦作"指縱"。
2.發蹤指示。比喻指揮謀劃。語本《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漢書.蕭何傳》作"發縱指示"。
3.比喻指揮。
1.見"指蹤"。
1.旨趣,宗旨。
1.亭名。舊址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
2.阻塞道路。
1.即枳椇。
1.枳木關塞,用以守護和阻隔行人。
1.見"枳椇"。
1.枳樹之花。
1.枳木與棘木。因其多刺而稱惡木。常用以比喻惡人或小人。
2.比喻艱難險惡的環境。
1.亦作"枳柜"。
2.落葉喬木。葉廣卵形,邊緣有鋸齒。夏季開綠白色小花,果實味甘,可食。又稱拐棗﹑金鉤子﹑木珊瑚﹑雞距子﹑枸。
1.多曲的枳樹。句,彎曲。
1.枳木編制的籬笆。
2.引申指村落,鄉間。
1.枳樹未熟的果實,皮厚而中實,干制后可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