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沉細"。
2.謂沉釣絲于水中。
3.指胃中沉積的食物碎屑。
4.指脈搏隱伏微弱。
5.低沉細微。
1.謂召集工匠,開始動工。
1.辦事。
1.爆竹之一種,形如小紙炮,綴有長約二三尺葦桿,燃其芯即急起。
2.提花;綴有突出的花紋。
1.謂玩弄手腕。
1.猶言起花頭。
1.改變社會風尚。
1.謂治愈膏肓之疾。
1.古人為了預測節氣,將葦膜燒成灰,放在律管內,到某一節氣,相應律管的灰就會自行飛出。
2.生灰。
1.指發起成立一種小規模的群眾經濟互助組織。入會者每人定期拿出規定數字的金額,集中由某一人收用,輪流收用完畢,會散。
1.生火;燒火;點火。
2.放火。
3.失火,發生火災。
4.冒火;生氣。
5.產生強烈的欲念。 6.謂陰陽相交,男女相合。 7.起伙。 8.焰火的一種。
1.辦理膳食;開伙。
1.發貨;起運貨物。
2.卸貨;把貨物從船中搬運上岸。
3.提取貨物。
1.搜取;獲得。
1.引起禍害;惹是生非。
1.猶奠基。
1.著急;發急。
1.病中起用,以表對其人的重視。
2.猶起病,使病者恢復健康。
3.引起禍患。
1.白起﹑項羽的并稱。項羽,名籍。
1.謂從家中征召出來,授以官職。
2.興家立業;成名發跡。
3.出身。
1.漲價。
2.最低價格。
1.本指帝﹑后等動身◇用于常人,往往帶有客氣或諷刺色彩。
1.指莊稼生長茂盛。
1.見"起奸"。
1.扛上重物后起立;上肩。
1.體表因常承受重壓或摩擦而生成硬皮。
2.比喻聽得膩煩﹑討厭。
1.戰國時秦國著名將領白起和王剪的并稱。
1.猶著想。表示為達到某種目的或出于某種原因。
2.產生芥蒂﹑意見。
1.建造;建筑。
2.開辦;開設。
1.八股文中的第三段文字,是議論開始的部分。
1.即起面餅。
1.謂奏樂。角,五聲之一。
1.起步;出發。
2.伸腿;抬腿。
3.指搬運貨物。
1.坐轎起行。
1.發酵。
1.謂負有皇命的使節動身起程。
1.詩文的起句和結句﹑開始和結尾。
1.地方政府將錢﹑糧等物解送上級政府。
2.舊時指犯人被押送上路。
3.京劇《女起解》的省稱。
1.從今,從現在開始。
1.起訖;始末。
1.情緒高,勁頭大。
2.用勁;用力。
1.開始念經。指對神佛有所祈求而開始許愿誦經。
2.開始念經。舊俗,指人死后第三天,開始請和尚道士念經,超度亡靈。
1.更加恭敬;產生敬慕之心。
1.謂把棺材從喪家或厝地抬走,出殯入土。
1.職官名。主修《起居注》。隋置,唐宋沿置之。
1.皇帝的言行錄。兩漢時由宮內修撰,魏晉以后設官專修。唐宋時凡朝廷命令赦宥﹑禮樂法度﹑賞罰除授﹑群臣進對﹑祭祀宴享﹑臨幸引見﹑四時氣候﹑戶口增減﹑州縣廢置等事,皆按日記載。元明以后趨于簡單。
2.職官名。負責侍從皇帝﹑記載皇帝的言行。魏晉及南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監起居注"等官。隋代于內史省設"起居舍人"。唐宋又于門下省設"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掌其事。元代以給事中兼修《起居注》。明初曾專設起居注。清代以翰林﹑詹事等日講官兼充,稱"日講起居注官"。參閱唐劉知幾《史通.史官建置》﹑《通典.職官三》﹑《續通典.職官》。
1.一局棋的開始部分。
1.詩歌起首第一句。
2.指出口第一句話。
3.聯詩﹑行令時擬詠首句。
1.征收捐稅。
1.猶起倒。
1.起兵;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