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景龍以后,政出多門,設官冗濫,多者踰舊時十倍,宰相,御史,員外官,多至官廳無可坐之處,時人稱為"三無坐處",極言設官之冗濫。
1.指石上的急流。
1.猶驚濤。
1.洶涌的浪濤。
使人震驚的雷聲,多用于比喻。
1.茶的一種。
1.見"驚楞"。
1.見"驚位"。
1.猶驚戰。
1.驚訝而同情。
1.禽鳥因受驚而收攏翅膀。
1.激流。
1.形容舉止飄逸灑脫。
1.猶激流。
1.驚慌憂慮。
1.形容舞姿輕盈美妙。
1.見"驚癇"。
1.驚動擾亂。
2.受驚而潰亂。
1.猶言驚慌急忙。
1.驚嘆贊美。
1.驚醒睡夢。
1.嚇倒。
1.驚破睡眠。
1.驚啼。
1.指激浪濺起的浪花﹑泡沫。
1.使人見而驚奇;引人注目。
1.驚訝仰慕。
1.驚惶得大叫。
1.驚動打擾。
1.受驚而喧鬧。
1.古劍名。
1.受驚的鳥。
1.受驚的女子。
1.驚慌懼怕。
1.驚濤。
1.驚奇佩服。
1.疾飛的斷蓬。喻行蹤的飄泊不定。
2.形容散亂蓬松的頭發。
1.報警的鼓聲。驚,通"警"。
1.急速飄落。
1.猶震碎。
1.受驚的神態。
1.受驚嚇而跌倒。
1.《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后因以"驚起梁塵"形容歌聲高妙動人。
1.因受驚嚇而招致的氣惱。
1.驚恐膽怯。
1.猶言驚弓之鳥。
1.秋令驀地來到。
2.喻迅速凋零衰敗。
1.受驚的烏鵲。比喻無處棲身的人。語本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1.見"驚師動眾"。
1.吃驚貌。
驚動擾亂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