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反復審訊。
1.《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孔穎達疏"王者封五色土以為社,若封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歸國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黃土覆之,其割土與之時。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與之。"后因以"裂土分茅"謂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諸侯。
1.見"裂紋"。
器物將要開裂的紋路。
1.裂縫。
1.猶裂眥。
1.指農歷八月所刮的秋風。
1.猶裂土。
1.謂顯示征兆。兆,占卜時灼龜甲所見的裂紋。
1.相傳孟軻少時,廢學歸家,孟母方織,因引刀斷其機織,激其勤學自奮,遂成大儒。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又漢樂羊子"遠尋師學。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月。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事見《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遂以"裂織"稱頌婦女教子﹑勸夫的賢德。
1.見"裂眥"。
1.謂授官。
1.身體搖晃,腳步不穩。
1.猶趔?趔趄。
1.長壯貌。
1.即牦牛。一說犏牛。
1.謂越級升任。
1.謂越級提升官職。
1.超越次序。
1.謂越級登遷。
1.逾越等級;不按次序。
1.踐污玷辱。
1.越級升任。
1.謂越級上升。
1.越級。
1.猶躐等。
1.越次擢升。
1.謂不由正路。
1.躍居。
1.謂因欺冒而得升職。
1.越級提升。
1.猶躐取。
1.謂用不正當手段非分獲取。
1.亦作"躐升"。
2.謂越級升遷。
1.踐踏。
1.亦作"?席"。
2.越前而登席。古人賓席在戶西,以西頭為下。行禮之時,人各一席,如相離稍遠,可以由下而升。若布席稍密,或數人共一席,必須由前乃可得己之座;若不由前,為躐席。
1.亦作"?行"。
2.殷代貴族的一種葬禮。謂靈柩經過行(路神)壇,如生時祈求途中安穩。
1.《禮記.學記》"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后以"躐學"指不按循序漸進的規律學習。
1.持理冠帶。一種修飾容止的動作。躐,用同"攜"。
1.越級任用。
1.虎皮。語本《文選.張衡》"于是蚩尤秉鉞,奮鬣被般。"李善注"毛萇曰'虎皮也。'《上林賦》曰'被班文。'般與班古字通。"
1.即鰭刺。
1.馬鬣封。墳墓上封土的一種形狀。
1.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狗,頭比狗的頭短而圓,額部寬,尾巴短,前腿長,后腿短,毛棕黃色或棕褐色,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多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吃獸類尸體的肉。
1.謂鰭鬣張開如戟。
1.棕櫚的別名。
1.鬴疬。
1.頭發上指貌。
1.動物頭頸部長毛。
1.亦作"鄰邦"。
2.相鄰的國家。
3.指相鄰的地區。
1.《左傳.隱公六年》"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后因以"鄰寶"謂與鄰國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