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增多;增加。
1.花朵。
1.宋蘇軾《送淵師歸徑山》詩"溪城六月水云蒸,飛蚊猛捷如花鷹。"后以"花鷹"指花蚊子。
1.見"花柳營"。
1.對各種花的雅稱。
2.比喻趨炎附勢的假朋友。
1.種花的園丁。
1.即花押。
1.指佳人才子的情緣。
1.見"花蕊"。
1.亦作"花韻"。
2.花的韻致。
1.花木的秧苗。
1.形容五色繽紛﹑繁盛艷麗的景象。
1.見"花攢錦簇"。
1.猶言花攢錦簇。
1.見"花臊"。
1.不是終年吃素食,而只在規定的日子里吃素,叫做"花齋"。
1.亦作"花賬"。
2.虛報的帳目。
(~兒)①練武術時,變化靈巧、姿勢好看的動作(不一定是真工夫)。泛指巧妙的陪襯手法。②欺騙人的狡猾手段、計策等耍~ㄧ玩弄~。‖也作花著。
1.指占卜吉兇。
1.傳說中神名。虎頭龍足,蟒目蛟眉,居于南海。
2.指佛教護法神鬼子母。
3.指劉邦斬蛇故事中白蛇之母。
4.方言。巫婆。
1.指槐樹。
1.槐樹莢果的別名。
1.草名。即鬼目草﹑鬼目菜。參見"鬼目草"。
2.草名。凌霄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紫葳》。
3.草名。羊蹄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羊蹄》。
4.果木名。麂目的別名。
1.即鬼目草。
1.草名。
1.南朝宋劉義恭被害后,眼珠被挖出投入蜜中浸之,宋廢帝(劉子業)稱之為"鬼目粽"。
1.謂鬼怪叢聚為患。
1.即鬼車鳥。
2.即姑獲鳥,傳說為產婦死后所化的一種怪鳥。
1.無名青腫。舊時迷信以為鬼怪扭捏所致,故稱。
1.宋時廣州富人掠奪海外黑人為奴,并侮稱之為鬼奴。
2.清末對諂媚外國侵略者的人的蔑稱。
1.比喻兇惡的人懼怕更兇惡者。
1.傳說冥司的衙吏﹑雜差。
1.亦作"鬼擘口"。
2.謂隨口亂說。
1.指戲服。
1.迷信指陰間的通行證。
1.方言。猶亂說。
1.指女神。
2.指女鬼。
1.做鬼的材料。
1.死人之妻,寡婦。
1.亦作"鬼炁"。
2.舊時謂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種邪氣侵襲所致,稱之為鬼氣。
3.鬼怪的邪氣。
4.指帶有鬼怪的氣氛或精神狀態。
5.惡人之氣焰。 6.不能告人的隱私,虧心事。
1.同"鬼哭神號"。
1.同"鬼哭神號"。
1.見"鬼氣"。
1.指隨葬品。
1.冥鈔。迷信者給死人燒的假鈔票。
1.喪夫之妾。
1.即鬼方。
1.方言。紫瘢。
1.藁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藁本》。
1.被拘禁的鬼。
1.邊遠地區。
2.鬼集居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