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領取,拿取。
1.指文牘書簡末幅。為題跋落款的地方。
1.指文書;書簡。
1.謂文墨交往﹐宴飲游從。
1.簡靜沉默。
1.猶簡靜。
1.見"簡版"。
1.選派。
1.指手板﹑魚袋等官服制度規定的佩帶物。
1.選擇配備。
1.謂文字簡古冷僻。
(語言、文筆、生活作風等)簡單樸素陳設~ㄧ衣著~。
用阿拉伯數字1、2、3、4、5、6、7及附加符號做音符的樂譜。
1.簡帖。
1.猶簡峻。
1.簡要切實。
1.見"簡截了當"。
1.亦作"?求"。
2.揀選尋求。
1.選取。
1.剔除。
1.疏略缺失。
2.指職務較簡單﹑低級的官缺。
1.見"簡缺"。
1.檢查辨認。
民國時期文官的第二等,在特任以下,薦任以上。
1.簡選精銳。
1.疏闊散漫。
1.見"簡澀"。
1.簡陋﹐不精美。
1.稀少;缺少。
1.猶簡妙。
1.檢驗尸體。
1.簡要切實。
1.觀察;查看。
1.銓敘授職。
1.用于告誡﹑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書。亦指一般文牘。
1.寬大仁恕。
1.謂使刑獄訟事減少。
1.簡約而嚴肅。
1.簡約樸素。
2.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簡和絹帛。亦指書寫用品。
3.《文選.張協之九》"寄辭翰墨林"李善注引漢應劭《風俗通》"劉向為孝成皇帝典校書籍﹐皆先書竹﹐為易刊定﹐可繕寫者以上素也。今東觀書﹐竹素也。"后因以"簡素"稱書籍。
4.指書信。
精簡各種報表的數量應該盡量~。
1.挑選;裁減。
1.明代翰林院史官名。本作"檢討"。避崇禎帝諱改。
用簡體寫法寫出的漢字,如劉(劉)、滅(減)等。
1.書柬。
1.檢閱部眾。
1.亦作"簡俶"。通脫;落拓不羈。
2.謂書簡脫落。
1.指微末不足道的東西。
1.謂所聞不詳。
1.謂傲慢欺誣。
1.輕侮。
1.《詩.邶風》篇名。《詩序》以為"衛之賢者仕于伶官"﹐是"刺不用賢"之作◇因以"簡兮"表示賢者不得志而沉湎于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