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牽拉。
2.帶領(lǐng);引導(dǎo)。
3.猶草率。
4.猶言牽強附會。
5.猶牽拘,牽纏。 6.株連;拖累。
1.平坦嚴實。
2.指使平整嚴實。
3.平穩(wěn)踏實;平易踏實。
4.謂文詞樸實無華。
1.太平之世。與"亂世"相對。
1.使市價穩(wěn)定。
1.平常之事。
2.兩國間友好相遇之事。
3.指評議事情。
1.兩眼平著向前看。
2.謂平等地看或輕視。
3.謂可平起平坐,不屈居于下。
1.安康順適。
1.平定,收捕。
2.平常的中等收成。與豐收﹑歉收相對而言。
分不出高下的比賽結(jié)果兩人摔了個平手|預(yù)選賽中,這兩支籃球隊打了個平手。
1.謂平順而精熟。
1.猶連署。在公文上一起署名。
1.持平寬仁。
1.平治水利。
2.指銀子的標(biāo)準成色。
3.集市名。在浙江紹興東南,傍平水溪。唐時已成市,見唐元稹《序》。附近盛產(chǎn)茶,名為"平水茶"。
4.舊平陽府城(今山西臨汾)的別稱,以城西南有平水支流得名。金元時稱平陽所刻書籍為"平水板"。
又稱中水年”。指年徑流量與多年平均值接近的年份。在平水年份,降水正常,河流水量與多年平均情況相當(dāng)。
1.也叫中水期∮流處于正常水位的時期。
1.原為金代官韻書,供科舉考試之用。平水是舊平陽府城(今山西臨汾市)的別稱,因該韻書刊行于此,故名。有兩種一種將宋代《禮部韻略》注明同用之韻悉數(shù)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聲"迥"﹑"拯"及去聲"徑"﹑"征",亦各并為一部,共一百零六韻上﹑下平各十五韻,上聲廿九,去聲三十,入聲十七。其韻目見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禮部韻略》﹑張?zhí)戾a《草書韻會》及宋末陰時夫《韻府群玉》,為后來作近體詩者押韻的依據(jù)。又一種分為一百零七韻,上聲"迥"﹑"拯"不并,為宋末劉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所本。劉書不傳,其韻目見于元初熊忠《古今韻會舉要》。
1.平安順?biāo)?平穩(wěn)順暢。
2.謂(文字)平易通順。
1.陳說評論。
1.又稱"恒朔"。我國古代歷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數(shù)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間,用這種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這樣太陽和月球黃經(jīng)相等的時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時發(fā)生在月終的晦日,有時發(fā)生在初二。
1.評察市肆中的貨物使其名實相符。
1.公正嚴肅。
①往日;平時;一向平素之志|他平素對自己要求很嚴。②往事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1.普通豐收之年。
2.即平年。
1.古臺名。在河南商丘縣東北『梁孝王筑,并曾與鄒陽枚乘等游此。南朝宋謝惠連在此作《雪賦》,故又名"雪臺"。
2.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臺榭。
3.生產(chǎn)和施工過程中為進行某種操作而設(shè)置的工作臺,有的能移動和升降。
1.指平常交談。
1.沒有高低凹凸。亦用于比喻,猶言沒有曲折,很順當(dāng)。
2.公平;直率。
1.討伐平定。
1.冕的俗稱。
1.平白增添。
1.隱藏形跡。
1.見"潛形匿跡"。
1.隱蔽形跡,不露真相。
1.見"潛形匿跡"。
1.隱藏美德。
1.亦作"潛蓄"。
2.暗中積聚。
1.見"潛畜"。
1.深穴;暗穴。
2.深居。
1.謂密敕嚴陣以待。
1.專心鉆研。
1.謂水在地下流動。
1.隱去光芒。
1.隱藏光輝。
2.比喻懷才不遇。
1.深夜。
1.無形中變化。
2.暗中移動。
1.見"潛移默化"。
1.見"潛移默奪"。
1.謂不露形跡地改變或取得。
也作潛移暗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環(huán)境和他人長時間的影響、感染,在不知不覺之中發(fā)生了變化文學(xué)作品對讀者的世界觀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1.不露行跡﹑自然而然地轉(zhuǎn)移或轉(zhuǎn)變。
1.見"潛移默運"。
1.隱逸。
2.秘密逃跑。
3.謂偷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