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前程遠大。
1.對證;對質。
1.招貼;招牌。
2.計策;辦法;手段。
3.指弈棋時下子。
1.把風引來。
2.形容耳朵之大。言其會把風引來,故云。
3.喻惹人注意而生是非。
1.比喻招惹是非。
1.置于竿上用以觀察風量﹑風向的旗子。
1.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1.見"招風惹草"。
1.猶招蜂引蝶。
1.比喻逗引異性。多指女子。
1.招認。
2.亦作"招服"。猶招降。
1.招展,飄拂。
2.照料。
1.見"招伏"。
1.招安,使歸附。
1.招之使依附。
1.招魂復魄。古代喪禮儀式之一。語本《儀禮.士喪禮》"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向之,抭領于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于前。"鄭玄注"復者,有司招魂復魄也。"
1.記錄案件始末與犯人供詞等的文稿。
1.招收工人。
1.供出犯罪事實。
2.供詞。
1.惹人責怪。
1.招架;抵擋。
1.猶號召。
1.招攬聚合。
①招引呼喚他在招呼你,你怎么不睬他?②用言語、點頭、打手勢等致意對面碰著,總得招呼一下|一下子來了許多人,我幾乎不知道招呼誰好。③吩咐;關照招呼他早點├矗有事請事先打個招呼。④照料;照管店里的事,我已請老張暫時招呼幾天|大家招呼你一個人,有什么麻煩的。
1.招呼;關照。
1.指挑逗﹑勾引女子。
1.招撫,懷柔。
1.召喚;呼喚。
1.見"招麾"。
1.指揮。
2.亦作"招揮"。征召,起用。
1.召集。
1.招致毀謗。
《楚辭》篇名。一般認為是宋玉為屈原招魂之作,也有人認為是屈原為楚懷王招魂之作。篇中借巫陽之口,陳說四方之可怕不可居留,贊揚故鄉的溫暖可愛,勸說所招之魂歸來。鋪敘夸張,辭藻富麗。
1.謂人死而不得其尸,用其生前所著衣冠,招其魂而葬。
1.見"招集"。
1.亦作"招輯"。亦作"招緝"。
2.招呼人們聚集;召集。
3.猶招撫。
1.見"招集"。
①抵擋招架不住|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來勢十分兇猛,一時難以招架。②應付;對付大家七嘴八舌,弄得小陳招架不迭。③應承;承認他若欺心不招架時,左右做我不著。
1.招婿或出嫁。
1.謂帝王征求規勸意見。
1.帝王在朝堂上設置的征求規勸的意見箱。
1.習射時站在箭靶旁查看。
1.號召﹑勸諭敵人投降。
1.招引接納敵方叛降的人。
2.稱網羅壞人﹐擴充勢力。
1.招呼接納。
2.交往。
1.猶勾結。
1.把已招供的人犯解送上官復審。
1.招引進用。
1.招致舉用。
1.招魂用品。
1.招集;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