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以來歷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經典。七經名目,歷來說法不一。東漢《一字石經》作《易》﹑《詩》﹑《書》﹑《儀禮》﹑《春秋》﹑《公羊》﹑《論語》;《后漢書.張純傳》唐李賢注作《詩》﹑《書》﹑《禮》﹑《樂》﹑《易》﹑《春秋》﹑《論語》;宋劉敞《七經小傳》作《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論語》;清康熙《御纂七經》作《易》﹑《書》﹑《詩》﹑《春秋》﹑《周禮》﹑《儀禮》﹑《禮記》。
2.道家七類經書。即《仁經》﹑《禮經》﹑《信經》﹑《義經》﹑《智經》﹑《德經》﹑《道經》。見《云笈七簽》卷九。
3.佛家凈土宗的七種經典。即《無量清凈平等覺經》《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稱贊凈土佛攝授經》﹑《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1.棕鞋。綦,鞋帶,借指鞋。
1.又稱棕色森林土。在溫帶濕潤和半濕潤地區,針闊葉混交林和夏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
1.亦作"?人"。
2.指棕色人種。
1.棕絲編制的靸鞋。
1.像棕毛一樣的顏色。
1.亦作"?扇"。
2.用蒲葵葉制成的扇,俗稱芭蕉扇。因棕櫚有蒲葵異名,故誤稱棕扇。
1.見"棕筍"。
1.亦作"棕榻"。
2.棕繃床。
1.棕絲制的地毯。
1.亦作"棕箱"。
2.外層包有棕毛織物的箱子。
1.亦作"棕鞋"。
2.用棕絲編制的鞋。
1.動物名。哺乳綱,熊科。體大,長約二米,高約一米。通常呈褐色;耳有黑褐色長毛;胸部有一寬白紋,延伸至肩部前面;前后肢黑色。生活在北溫帶山林地區。雜食性。有冬眠現象。肉可食,膽入藥,皮可制革,熊掌尤為珍貴。我國所產的馬熊,為棕熊的一個亞種。
1.肩輿的一種。
1.棕皮。
2.用棕絲編織的蓑衣。
1.亦作"?帚"。
2.棕絲編扎的用具。用于刷粉﹑塵﹑漿糊等。
1.亦作"?竹"。亦作"棕竹"。
2.常綠叢生灌木,葉形略似棕櫚,但質薄尖細如竹葉。多栽培供觀賞。干雖細镲羫可制手杖﹑傘柄等。
1.形容山勢高峻。
2.形容云氣﹑霧氣等聚積的樣子。
1.高聳繁茂。
1.網眼細密的魚網。
同‘局促 ’。
1.指塵世的事情。
①腳印;泛指事情留下的痕跡不見蹤跡|這里有老虎出沒的蹤跡。②追蹤;跟蹤蹤跡而至|劉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蹤跡之,果有州民麻氏。
1.途徑。
1.蹤紀聲響。
1.亦作"蹤行"。
2.猶言跟著走。
1.亦作"蹤緒"。
2.蹤跡,頭緒。
1.亦作"蹤繇"。
2.見"蹤由"。
蹤紀形影毫無蹤影|不見蹤影|我到處找你,未見你的蹤影。
1.亦作"蹤由"。亦作"蹤繇"。
2.蹤跡;行跡。
3.原由;情由。
1.蹤影;跡象。
1.猶蹤跡。
1.鬃毛。
1.舊時謂修補磁窯器皿的工匠。因其所持工具主要以馬鬃制成,故名。
1.束發為髻。
1.即發晶。
1.馬頸部的長毛。
1.馬﹑豬等動物頸部的長毛。
1.氈帽。
1.用鬃毛制成的刷子。
1.謂頭上披著長毛。
1.愚昧無知。
1.瘋癲,精神失常。
1.呆笨。
1.呆笨遲鈍,不靈敏。
1.傻孩子。
1.迂愚剛直。
1.癡傻。
2.幼稚而天真可愛。
1.傻男子。
1.愚笨遲鈍。
1.猶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