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易使安定。
2.不能保證﹔保不住。
1.見"紅窗迥"。
1.胭脂名。
1.山鳥名。
1.紅色的衣帶。
2.清制,皇族束紅帶。
3.鳥名。練鵲的一種。
1.清代皇室旁支子孫的代稱。清制,以太祖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為大宗,稱其直系子孫為宗室;而以其叔伯弟兄之子孫為覺羅。凡覺羅皆系紅色帶為標志,故俗稱覺羅為紅帶子。
1.猶言紅彤彤。
1.清代納稅的單據。
2.廣東商船。清代多用于作戰。
1.帶血的刀子。
1.稻的一種。
1.紅色的燈。
2.紅色信號燈。常表示注意﹑危險等。如交通管理有紅綠燈,紅燈表示停止車輛前進。
京劇劇目。1964年阿甲、翁偶虹據同名滬劇改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鐵路工人、共產黨員李玉和在執行傳遞密電碼任務時,由于叛徒出賣,與母親李奶奶、女兒鐵梅先后被捕。祖孫三代與日本憲兵隊長鳩山進行不屈斗爭,李玉和、李奶奶英勇犧牲,鐵梅在群眾幫助下,終將密電碼送到目的地。
1.形容享樂生活。
2.形容歡愉的生活。
指某些城市中妓院、舞廳、酒吧、夜總會等集中的地區。
1.見"紅燈照"。
鳥,歌鴝(qú)的一種。羽毛褐色,雄的喉部鮮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通稱紅靛頦兒。
1.清代官員委任狀,在人名上要加朱點,后因稱差使﹑官職為紅點子。
1.蕈的別名。
1.紅頂子。借指高官。
1.紅色的帽頂子。清代官服,禮帽上用不同質料和顏色的頂子以區別官階,一﹑二品官員戴紅色珊瑚珠的頂子。
2.借指高官。
1.舊俗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
1.植物名。
雙子葉植物,豆科。喬木。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紅色。莢果長橢圓形。種子鮮紅光亮,古人常用來象征愛情或相思。可供觀賞。木材是優良雕刻用材。
1.見"紅缸"。
1.紅花。萼,花蒂。
1.杜紅兒。唐代名妓。廣明中,羅虬為李孝恭從事。籍中有善歌者杜紅兒,虬令之歌,贈以彩。孝恭以紅兒為副戎所盼,不令受。虬怒,手刃紅兒。既而追其冤,作《比紅兒》詩百首為一卷。見《全唐詩.羅虬序》◇亦用以泛稱歌妓。
2.猶紅顏。指美女。
1.指紅花。
1.鼠名。
在貴州省清鎮市區附近。是貴州高原上最大的人工湖,為攔蓄貓跳河水而成。水域面積57平方千米〓東盡頭建電站大壩〓中有大小島嶼七十多個,有奇特幽深的地下溶洞(如宰相洞、水下洞、黃硫洞等)。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本指唐敬宗所寵愛之舞妓。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中"寶歷二年,浙東國貢舞女二人,一曰飛鸞,二曰輕鳳。每歌罷,上令內人藏之金屋寶帳中,蓋恐風日所侵故也。由是宮中語曰'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后亦用作歌舞女伎的代稱。
1.紅色的拂子。
2.相傳為隋唐時的女俠,姓張,名出塵,是隋末權相楊素的侍妓。時天下方亂,李靖以布衣謁素獻策騁辯。楊素姬妾中有一執紅拂者,貌美而矚目靖。其夜靖歸旅舍,出塵奔之,乃與俱適太原。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明張鳳翼《紅拂記》均載其事◇即以紅拂為婦女中能識英雄的典型人物。
1.謂陳米色紅腐爛。
2.指陳米。
1.亦作"紅鈍"。
2.燈盞的別稱。
中國故事片。西安電影制片廠1987年攝制。陳劍雨、朱緯、莫言編劇,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少女九兒被迫嫁給患麻瘋病的燒酒坊主李大頭,花轎遭匪路劫,幸為轎夫余占鰲所救。三天后,占鰲乘九兒回娘家,在高粱地里與她成了好事。李大頭被殺后,占鰲、九兒成了夫妻。不久,在抗擊日軍的戰斗中,九兒遇難。
1.指胭脂。
2.紅色的脂膏。
1.舊時新官上任時的紅紙公告。
1.寫有生辰八字的紅帖子。舊時婚俗,男女定婚時須互換紅庚。
1.藥物名。即汞溴紅,是常用的皮膚創傷消毒藥。溶液通稱紅藥水。
1.酸漿的別名。其果色絳紅,酸甜可食。
2.雀甕的別名。俗稱楊瘌子。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一.雀甕》。
含有很多血管和神經的紅色骨髓,有造血功能。嬰兒的骨髓都是紅骨髓,成人長骨骨腔的紅骨髓變為黃骨髓。
1.猶紅樓。指少女所居之處。
2.指閨中女子。
1.莽草的別名。
1.婦女的汗。因婦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則與之俱下,其色紅,故曰紅汗。
2.中醫學癥候名。外感熱病過程中見鼻衄,其熱隨衄而解,猶汗出而熱解,故稱紅汗。
越南北部最大河流。源于中國,稱元江。經河內注入北部灣。因流經熱帶紅土區,水呈土紅色而得名。全長1280千米,在越南境內長508千米。流域面積75萬平方千米。夏季洪水位常高出兩岸平原,沿河筑有高大堤壩。具有重要的航運和灌溉價值。
1.舊時地方官府的衙役戴紅帽和黑帽,因用作衙役代稱。
1.唐代著名歌姬。
1.舊時東北地區活動在深山野林中結伙打劫的人。
1.亦作"紅華"§色的花。
2.即紅藍花。亦指紅藍花的花。中醫入藥,性溫味辛。有祛瘀生新﹑通經活血及止痛等作用。
1.河北﹑山東一帶采取未開的山丹花制的干菜。
1.草名。又名紫云英。二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地面,葉呈羽狀,花紫紅或白色,實為莢果。可以作飼料和綠肥。
1.見"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