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驚懼慌張貌。
1.賢能的輔臣。
1.亦作"英?"。
2.英雄氣概。
1.卓越的才干。
英國領土的主要部分。面積13萬余平方千米,人口48707萬(1994年)。北部和中部有奔寧山脈,東南部為平原。是英國人口、經(jīng)濟最集中部分。西北部為全國主要工業(yè)區(qū),東南部為農牧區(qū),倫敦及其周圍為新工業(yè)區(qū)。陸空交通發(fā)達。
1.出眾的品質與氣概。
2.英烈的遺骨。
1.明亮有神的目光。
2.猶光輝。
1.優(yōu)良的法則;明智的策略。
1.優(yōu)良的法則。
1.珍奇。
1.謂英明的朝廷大臣。袞,古三公之代稱。
17-19世紀英國政府特許設立的經(jīng)營對印度及遠東地區(qū)壟斷貿易和從事殖民活動的機構。擁有軍隊和艦隊。18世紀中葉,通過戰(zhàn)爭排擠法荷勢力,在印度建立起統(tǒng)治地位,并以印度為基地向鄰近的一些國家擴張。公司大量種植鴉片,輸入中國。它所掠奪的巨額財富是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重要來源。
恩格斯作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恩格斯考察了近六十年英國工業(yè)發(fā)展史,分析研究了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矛盾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指出英國工人階級貧困、反抗的現(xiàn)狀,強調無產階級勝利的唯一出路是暴力革命。
17世紀英國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革命。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被迫召開國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聯(lián)盟,拒絕籌款。查理一世逃離倫敦,1642年向國會開戰(zhàn),爆發(fā)內戰(zhàn)??藗愅柭蕠鴷娺B敗王軍,1646年俘獲國王◇國王逃跑,1648年爆發(fā)第二次內戰(zhàn),王軍再次失敗。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處死,5月成立共和國,建立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政權。為加強統(tǒng)治,1653年克倫威爾改共和制為護國主制,建立軍事獨裁??藗愅査篮?,政局動蕩。1660年,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乘機復辟斯圖亞特王朝,企圖恢復封建專制制度。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竭力反對。并于1688年發(fā)動政變(史稱光榮革命”),復辟王朝被推翻。次年通過《權利法案》,建立君主立憲政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標志世界近代史的開始。
1.英明果斷。
1.英勇強勁。
1.英雄豪杰。
2.武藝高超,膽略過人。
1.言花木之美。也引申為在上者之德化。
2.精英華彩。
3.謂華飾璀璨。
4.美好的聲譽。
1.帝舜二妃女英與娥皇的并稱。
1.指才德美好。亦指才德優(yōu)異的人。
2.美好的樂音。
1.見"英慧"。
1.亦作"英惠"。
2.聰明。
1.猶英靈。多用于對死者的敬稱。
1.高明的見解。
1.猶明鑒,明察。亦指明察的人。
1.亦作"英桀"。
2.才智杰出;英俊。
3.才智杰出的人;英豪。
1.見"英杰"。
1.《漢書.禮樂志》"昔黃帝作《咸池》,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英》,堯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湯作《瀋》。"后以《英》《莖》泛指古代的雅樂。
1.猶精華。指事物最純粹﹑最美好的部分。
1.同"英俊"。
2.才智出眾的人。
3.才智出眾。
4.容貌俊秀而有精神。
1.英俊卓異。
①俊美并有英氣風神英┛。相貌英┛。長得英?。⒖∩倌辍"诓拍艹河⒖〔攀浚⒖∮袨椋鲈~英俊。③才能超群的人江東英?。伺c英俊厚。
1.同"英俊"。
2.才智出眾的人。
3.才智出眾。
1.形容議論精辟而又能明快地直陳己見。
1.聰明俊秀。
1.簡作"哩"。英美制長度單位。一英里等于5,280英尺,合1.6093公里。
1.猶奇麗。
由英國和已獨立的前英帝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的松散聯(lián)合體。1931年正式形成。未設任何權力機構,英國國王為聯(lián)邦的元首。各成員國政府首腦定期舉行會議,但其結果對成員國無約束力。常設機構設在倫敦。至1985年底有獨立成員國四十九個。
1.簡作"唡",也叫"盎斯"。英美制重量單位。1英兩即1盎斯,合十六分之一磅。
1.亦作"英寮"。
2.賢能的僚友。
1.見"英僚"。
1.豐偉的功業(yè)。
2.剛烈;勇猛。
3.猶壯烈。勇敢而有氣節(jié)。
4.指為正義事業(yè)或民族﹑國家利益而獻身的烈士。
又名《皇明開運英武傳》、《云合奇蹤》。明代長篇小說。作者待考。八十回。敘述朱元璋等人起兵反元,統(tǒng)一中國建立明王朝的故事。因作者過于受史實的束縛,缺乏藝術想像與虛構,故藝術成就不高,但對后世的戲曲和曲藝有較大的影響。
1.伍員的封號。
1.才智杰出的人物。
1.英明的謀略。
2.英明而有謀略。
1.舊指英國。亦指英國首都倫敦。
1.英明卓越。
1.才智超群。
1.見"英髦"。
1.亦作"英旄"。
2.俊秀杰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