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史.張緒傳》﹕"劉悛之為益州﹐獻蜀柳數株﹐枝條甚長﹐狀若絲縷。時舊宮芳林苑始成﹐武帝以植于太昌靈和殿前﹐常賞玩咨嗟﹐曰﹕'此楊柳風流可愛﹐似張緒當年時。'"后遂以為詠柳常用之典。
1.謂使人驚訝羞愧。
1.驚奇贊賞。
1.喻筆墨飛舞。
1.形容書法活潑有力。
1.見"驚懾"。
1.謂內心震動不安靜。
1.形容極其恐懼。
1.亦作"驚群動眾"。
2.驚動眾人。
1.驚動時令。
1.震驚世俗。
因言行異于尋常而使人震驚。也說驚世震俗。
1.見"驚世駭俗"。
1.危險緊急之事。驚,通"警"。
1.猶驚看。
1.形容動作突然而迅疾。
1.驚嚇耍弄。
1.驚醒睡眠。
1.馬受驚而嘶鳴。
1.亦作"驚竦"。
2.驚慌恐懼;震驚。
1.震驚;吃驚。
1.見"驚悚"。
1.使世俗震驚。
1.因震驚而肅靜。
1.險灘。
1.亦稱"驚堂木"。
2.舊時審案時用以敲擊案桌,警戒﹑威嚇被審問者的長方形木塊。
1.震攝人心的波濤。
①兇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濤船在~中前進。②比喻險惡的環境或遭遇。
1.同"驚濤駭浪"。
1.受驚而逃。
1.受驚而啼叫或啼哭。
1.魚驚散貌。
1.驚懼。
2.警惕。驚,通"警"。
1.形容聲勢浩大。
①形容聲音特別響亮~一聲巨響。②形容聲勢浩大或事業很大~的偉業。
1.受驚而跳躍。
1.驚雷。
1.形容突兀硬直。
1.亦作"驚?"。
2.震驚悲痛。
1.震驚悲痛。
1.受驚而跳躍。
1.猶急流。
1.驚訝嘆惜。
1.亦作"驚立"。
2.謂使王位受到震動。立,通"位"。
1.驚慌害怕。
1.猶驚醒。睡夢中受驚而醒過來。
2.比喻從沉迷中受到震動而覺悟。
1.謂因耽誤韶年而驚嘆悔恨。
1.急速奔馳。
1.受驚動而醒來。
1.亦作"驚喜交加"。
2.震驚和喜悅交織在一起。
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孩子受了~,哭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