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商代晩期王室的祭器。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陽武官村。方形,四足,立耳,飾饕餮紋。通耳高133厘米,橫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達875公斤,為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也是古代世界青銅文化中僅見的。方鼎結構復雜,鼎身和四足是整體鑄造,耳則是在鼎身鑄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澆鑄而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商晩期青銅器冶鑄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鼎腹內壁鑄銘文"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1.謂頌揚功勞。
1.見"贊詠"。
1.贊成支持。
1.稱贊奉承。
1.論贊的文詞。
1.輔佐元首。
1.贊美歡悅。
1.明察歷練。
1.亦作"贊者"。
2.贊禮的人。
1.謂協助調教。
1.謂負責文書的草擬工作。
2.協助治理。
3.官名。州府長官的行政助理。
贊成并給予物資或金錢上的幫助贊助款|拉贊助。
1.贊頌棕。
1.輔助。
1.雕刻金銀用的小刀。
1.碎銀子。銀子用時要鑿成小塊﹐故稱。
1.用模子刻印。
1.鑿﹐刻。
1.鑿石頭或金屬的小鑿子。
1.猶輕舉。
1.暫時缺少。
1.一時;短時間之內。
1.玉制的壺。
1.猶狡猾。
1.以羹澆之飯。
1.形容愚昧無知。牂,母羊;羝,公羊。
1.亦作"牂牁"。
2.船只停泊時用以系纜繩的木樁。
1.見"牂柯"。
1.母羊。
1.一種形狀如狗的赤色云彩。
1.茂盛貌。
1.古代隨犯罪主人的財產一同沒入官府的奴婢。
1.亦作"贓盜"。
2.偷盜。
3.指偷盜的人。
1.追贓罰款。
2.指追贓處罰的財物。
1.貪污犯法。
1.謂有貪污受賄行為。
1.贓證和口供。
1.贓物的價值。
1.亦作"贓官"。
2.貪官。
1.猶言貪官污吏。
1.栽贓陷害。
1.貪贓納賄。
2.贓物。
1.見"贓賄狼藉"。
1.同"贓污狼藉"。
1.貪贓納賄。
1.同"贓污狼藉"。
1.用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財貨。
1.同"贓污狼藉"。
1.貪污納賄得來的錢。
1.貪贓的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