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緩急。
1.指親戚。
〈書〉指任職期滿換人接替的日期。參看〖瓜代〗。
1.猶瓜田。種瓜的田疇。
1.猶言區分有序。
1.瓜類的肉。
1.瓜子的仁。有的可食。
1.漢賈誼《新書.退讓》載梁大夫宋就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楚邊界皆種瓜。梁人勤灌溉﹐其瓜美;楚人稀澆灌﹐其瓜惡。楚人惡梁瓜優于己﹐夜往騷之。梁人覺﹐思報復﹐宋就勿許﹐反使人夜往灌潤楚瓜﹐楚瓜亦美。事覺﹐楚令大悅﹐聞之于楚王﹐梁楚以此交好◇因以"瓜潤"喻以德報怨﹐消除仇隙。
1.瓜熟之時。指七月。
2.借指任職期滿。
3.瓜一年一熟﹐故又以"瓜時"代年。
1.喻成熟。
比喻條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成功。
1.見"瓜熟蒂落"。
1.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原指瓜熟時往邊地戍守﹐后用以稱官吏赴任。
1.種瓜的田地。
2.復姓『代有瓜田儀。見《漢書.王莽傳下》。
1.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子﹐走過李樹下不要舉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
1.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古詩《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涍^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1.猶言瓜李之嫌。比喻處在被懷疑的境地。
1.把冬瓜瓜肉切成條狀﹐用糖腌制而成的食品。
1.瓜類的種子。
1.古地名。春秋時晉邑﹐故地在今山西孝義北。
1.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曰'吾獲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喪伯氏矣。'"后以"瓜衍之賞"泛指重賞。
1.用瓜制成的飲料。
1.即黃守瓜。瓜類害蟲。成蟲橙黃色﹐有硬殼﹐為害瓜苗﹐嚙食葉片。幼蟲淺黃色﹐食害細根或蛀入根部和近地面莖內﹐使植株萎黃倒伏。
1.以猜測瓜內種子數目為勝負的一種游戲。
1.古地名。即今甘肅省敦煌市?!蹲髠鳎骞哪辍?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一說﹐在今秦嶺南北兩坡。參閱顧頡剛《史林雜識.瓜州》。
2.古州名。(1)北魏孝明帝置﹐治所敦煌(今甘肅省敦煌市西)。(2)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治所晉昌(今甘肅什西縣東南)。
3.見"瓜洲"。
1.亦作"瓜州"。
2.鎮名。在江蘇省邗江縣南部﹑大運河分支入長江處。與鎮江市隔江斜對﹐向為長江南北水運交通要沖。又稱瓜埠洲。
1.喻物輕意重。人﹐與仁(瓜仁)諧音雙關。
1.形似瓜子的金粒。
2.多年生小草本。莖自基部叢生。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形如瓜子。春末夏初開紫色花。根及全草入藥﹐有活血﹑消腫﹑解毒﹑化痰的功效。
3.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狀莖細長橫走。葉肉質﹐營養葉形如瓜子﹐孢子葉細長如舌形或匙形。孢子群生于葉片中脈兩側﹐各排一行。多生于陰濕的巖壁上。也稱抱石蓮。可入藥﹐主治風濕痹痛﹐肺癆咯血等癥。參閱清吳其?!吨参锩麑崍D考.石草.瓜子金》。
指微長而窄,上部略圓,下部略尖的面龐。
1.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隱二八十六之意。特指女子十六歲。
1.腌制的酸瓜。
1.牽連。
1.鏟除。
1.竹筍的別稱。
1.舊時的一種輪式手搖水車。
1.猶掃除,沖刷。
1.方言?;鹊囊环N,俗稱尖頭蝗。
1.一種玩具。用泥土塑成動物等形象,當中穿線,用以抽拉,發出響聲。
手工工具,條形,橫截面有扁平形、半圓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狀。主要用來刮去工件表面的量金屬,提高工件的外形精度和光潔度。
1.除掉。
1.謂大風掠地。
2.猶席卷。
3.喻搜刮無余。
1.曲牌名。在南曲和北曲中都屬黃鐘宮,北曲用之較多。一般用在黃鐘套曲內。如昆劇《麒麟閣.三擋》中秦瓊見賀方時所唱"這馬兒一聲聲不住嘶"即是。
2.掠地大風。
比喻搜刮民財。
1.猶狠毒。
1.猶聒耳。刺耳。
1.猶發掘。
1.吹風。
2.喻做事不從實際出發,一哄而起。
把子宮口擴大,用特制的醫療器械去掉胚胎或子宮的內膜。刮宮手術多用于人工流產。
1.原指培養人才時磨礪而使之高尚純潔。
2.喻深入研討,力求臻于精湛。
3.有時亦含貶義,喻致力于細瑣之事。
4.滌除污垢,磨之使顯出光澤。
1.滌除污垢,磨除傷痕。喻仔細琢磨,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