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恰好可以相輔相成。
1.焦急戰栗。燋,通"焦"。
1.燒焦﹑摧折。
1.燒焦的種子。燋,通"焦"。
1.火炬。
1.燒焦的燈芯。燋,通"焦"。
1.燒焦。燋,通"焦"。
1.即銀礦砂。
1.海中巖石邊緣地帶。借喻人生險途。
1.高聳貌。
1.即池鷺。
1.謂鵁鶄之子銜其母翅而飛。
1.指鷦明鳥羽上的金光。
1.鳥名。鵓鴣。
1.鳥名。形小,體長約三寸。羽毛赤褐色,略有黑褐色斑點。尾羽短,略向上翹。以昆蟲為主要食物。常取茅葦毛毳為巢,大如雞卵,系以麻發﹐于一側開孔出入,甚精巧,故俗稱巧婦鳥。又名黃脰鳥﹑桃雀﹑桑飛等。
2.此鳥形微處卑,因用以比喻弱小者或易于自足者。
1.謂鷦鷯以一枝棲身。比喻聊可安身之處。
1.焦螟與蚊蟲。比喻極微小的東西。鷦﹐通"焦"。
1.《莊子.逍遙游》"鷯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后遂以"鷦枝"比喻聊可自慰的處境。
1.蟬的一種。
1.焦螟。傳說中一種微蟲名。
1.傳說中巨獸。
1.一種溫器。三足有柄﹐用以煮物。
1.古方士導引之術。謂屈頸如鷮鳥之引氣呼吸,故稱。
〈方〉角落。指偏僻的地方。
1.競相奔走。多指為名利而爭競。
1.腳本。
1.《書.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傳"言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孔穎達疏"以畜獸為喻。民之怖懼,若似畜獸崩摧其頭角然。"后因以"角崩"謂以頭叩地。
1.即角柶。匕,羹匙。
1.少婢。束發如角,故稱。
1.興兵。
1.考量才能。
1.斜砍。
1.鴟鵂的別名。其狀如鴟,頭有毛角,故稱。又稱貓頭鷹。
1.角逐爭持。
1.犀角與象齒。
2.比喻珍奇的寶物。
1.指有角的獸類。
1.特出。
1.謂相互沖突,爭斗。
1.以角為飾的腰帶。宋時下級官吏及庶民服飾。
2.太平天國時功臣所用的腰帶。
1.即羊角燈。用透明角質材料為罩的燈。又稱明角燈。
1.同"角抵"。
亦稱角b129!薄ⅹb12a*b129!薄V泄古代的角力活動。兩人對抗,用拳左攫右拿”。似今摔跤運動。源于黃帝時代,由軍事搏斗演化而來。相傳蚩尤部落七十二人,皆頭上有角,以角抵人『代成為百戲中的內容,后演化成相撲、爭交。
1.北齊文宣帝時宮廷警衛儀仗隊之一。
1.見"角抵社"。
1.漢代對各種體育活動和樂舞雜技的總稱。包括角力﹑扛鼎等雜技﹑幻術和裝扮人物﹑動物的樂舞表演等。
1.細竹篾或白藤織成的席。
1.一個物體圍繞一個軸旋轉時,它的轉動慣量與角速度的乘積叫做"角動量"。角動量是一個矢量。
搏斗比賽~場。
1.爭賭勝負。
①角的大小。通常用度或弧度來表示。②看事情的出發點如果光從自己的~來看問題,意見就難免有些片面。
1.即角?。
2.即角端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