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自得。
1.指宋太祖趙匡胤。
2.泛指宋代趙家君王。
1.指美女的腰帶。
電影演員。原名趙鳳翔,山東肥城人。曾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1933年加入左翼戲劇家聯盟。1937年參加抗敵演劇三隊,后赴新疆從事戲劇工作。建國后曾任中國影協常務理事、上海分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主演影片有《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烏鴉與麻雀》、《聶耳》、《林則徐》等。論著有《銀幕形象塑造》和《地獄之門》。
1.元時書畫家趙孟俯和明時書法家董其昌的并稱。
1.見"趙盾日"。
1.《左傳.文公七年》"酆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后因以"趙盾日"為夏天烈日之代稱。
清末官員『軍正藍旗人。曾任駐藏大臣兼川滇邊務大臣。1911年署四川總督,鎮壓保路運動,殘殺請愿民眾,激起人民的武裝反抗。武昌起義后,成都宣布獨立,他煽動兵變,后被殺死。
1.元趙孟俯以書法著名,世稱其筆法為"趙法"。
西漢舞人。原為陽阿公主家歌舞伎。舞藝高超,舞姿輕盈,故名飛燕”。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后立為皇后。平帝即位后,她被廢為庶人,乃自盡。
1.對善于說趣話﹑喜歡胡編亂造者的謔稱。
1.戰國時趙武靈王進行軍事改革,改穿胡服,學習騎射◇因以"趙服"指騎服。
秦朝宦官。原為趙國人。進入秦宮后任中車府令兼掌皇帝的符璽(大印)。親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始皇死后與李斯合謀,偽造遺詔,逼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胡亥為帝。任郎中令,控制朝政,掌握大權◇殺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殺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終被子嬰設計殺死。
1.見"趙老送燈臺"。
1.見"趙老送燈臺"。
1.神名。原為道教中冥神﹑瘟神之類。
2.后世又附會傳說,以訛傳訛,奉為財神。
1.指趙玄壇,民間奉為財神。
1.趙氏的孤兒。指趙武。
2.趙氏的孤兒。亦泛指孤兒。
3.趙氏的孤兒。指宋高宗趙構。
1.指宋代趙姓皇帝。
2.特指宋太祖趙匡胤。
1.指趙飛燕。
朝鮮詩人。幼年隨父流亡蘇聯。畢業于高爾基師范大學。1945年回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作為隨軍作家上前線。次年在平壤犧牲。作有長詩《白頭山》、《生之歌》等。
即宋徽宗”。北宋皇帝,書畫家。1100-1125年在位。在位期間政治昏庸,生活奢糜,國勢日下。1125年金兵南侵,他傳位于子(宋欽宗),1127年與欽宗同被金兵擄至北方。工書法,真書號瘦金體”。擅畫花鳥,富麗精工。曾敕命編纂《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等。有《真草千字文》書跡與《芙蓉錦雞圖》等存世。
1.猶趙壁。借指敵軍營壘。
1.指趙飛燕及其妹合德。飛燕善舞,合德柔媚,二人同得寵于漢成帝。
1.指戰國時秦將白起在長平坑趙卒四十萬事。
1.趙簡子欲南渡擊楚,至期,津吏醉臥不能渡,簡子欲殺之。津吏息女娟懇之,代父操楫,至中流,唱《河激》之歌。簡子大悅,將使人祝祓,以為夫人,娟乃再拜而辭。簡子歸,乃立娟為夫人。見漢劉向《列女傳.趙津女娟》◇遂稱娟所唱《河激》之歌為"趙津歌"。
1.戰國時燕趙尚武多俠士,后遂以"趙客"泛指俠士。
1.秦將白起大破趙軍于長平,活埋降卒四十余萬,事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用以指軍事上的慘敗和災難。
1.戰國時趙將,好空談兵法,不會指揮作戰。長平戰役中,被秦擊敗身死。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趙括"泛指夸夸其談,沒有實際本領的人。
1.謂一去不回。
1.王莽時,天下大亂,人相食。趙孝弟禮為餓賊所得,孝聞之,自縛詣賊,曰"禮久餓羸瘦,不如孝肥飽。"賊大驚,并釋之。鄉黨服其義。見《后漢書.趙孝傳》◇遂以"趙禮讓肥"為兄弟友愛之典。元人秦簡夫據此撰有雜劇《趙禮讓肥》。
1.秦臣趙高﹑李斯的并稱。
2.《漢書.何并傳》載陽翟輕俠趙季﹑李款多畜賓客,以氣力漁食閭里,至奸人婦女,持吏長短,縱橫郡中,為何并捕殺◇以"趙李"指為非作歹的武俠。
3.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及漢武帝李夫人的并稱。二人都以能歌善舞受到天子寵愛。
4.謂能歌善舞者,多指歌妓舞女一流人物。
5.宋趙鼎與李綱的并稱。 6.李之一種。
1.長貌。
1.指宋趙明誠的《金石錄》。
1.指春秋時晉臣趙盾及其后代趙武﹑趙鞅﹑趙無恤。趙氏世代執掌晉國朝政,貴顯無比。
1.趙(趙孟俯)字的外貌。
1.指戰國時趙國大將趙括的母親。戰國時,名將趙奢子趙括少學兵法,嘗與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代廉頗為將,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又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趙括兵敗身死,趙母因有先言,得免誅全宗。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用為賢母知子之典。
1.漢趙壹《刺世疾邪賦》有"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之句,后遂以"趙囊"指空乏的錢袋。
1.趙地的美女。亦泛指美女。
2.指趙飛燕。
1.指趙地的歌女『時鄭趙兩地婦女多以歌舞為業,故稱。
2.指趙津歌。
1.指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
1.古代名茶的一種。因產于趙坡(今屬四川省廣漢市)而得名。
北宋政治家。字則平,幽州薊(今北京西南)人,后遷洛陽◇周時為趙匡胤的幕僚,策劃陳橋兵變。宋初任樞密使、宰相,太祖采納其建議,鹽各地精兵充禁軍,實行更戍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將的兵權。太宗時因病辭職。少時為吏,讀書不多,相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1.舊時啟蒙讀物《百家姓》的首列四姓。亦泛指《百家姓》一類啟蒙讀物。
2.泛指任何人,一切人。
舞蹈家。山東肥城人。女。1951年在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學員班學習。1956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校。歷任中央歌舞團、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演員。曾主演舞劇《寶蓮燈》、《小刀會》、《梁山伯與祝英臺》等。
1.漢桓帝乳母趙嬈,旦夕在太后側,中常侍曹節﹑王甫等與共交結,諂事太后。見《后漢書.陳蕃傳》。明末及清代多用以借指與宦官魏忠賢勾結作惡的明熹宗乳母客氏。
1.《左傳.文公七年》有"趙衰,冬日之日也"的記載◇因以"趙日"比喻冬天的太陽。
1.指瑟。因這種樂器戰國時流行于趙國,澠池會上秦王又要趙王鼓瑟(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故稱。
1.指宋朝。因皇室姓趙,故稱。社,祭土神的地方。
近代民主革命者。江蘇丹徒人。曾游歷日本。回國后任新軍標統,后加入同盟會。曾赴南洋各地籌措軍費,并任香港同盟會會長。1911年4月與黃興領導廣州黃花崗起義◇在香港病死。
南宋詩人。字紫芝、靈秀,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紹熙年間進士。做過筠州推官等地方小官。為永嘉四靈”之一。推崇唐代賈島、姚合為二妙”,編有《二妙集》,又編有唐詩選本《眾妙集》。有《清苑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