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定時間內,工業企業、車間、工段或一組機器設備在正常生產技術條件下,可能生產某種產品的最大能力。以每一時間單位和生產數量(度量衡單位數或個數)表示。生產能力按其水平,可分為設計生產能力(公稱生產能力)、查定生產能力、計劃生產能力;按計算對象,可分為設備生產能力、生產面積生產能力。
1.筍的別稱。
1.即竹醉日。
1.見"竹醉日"。
1.即竹實。
1.竹枝的末梢。
1.剖削成一定規格的竹皮;成條的薄竹片。
1.竹紙的一種。
1.帶有筍芽的竹鞭。
2.指老竹。
1.竹與樹木。
2.草名。萆藌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萆藌》。
1.猶鐵幕。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客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誣蔑用語。意謂封鎖國境﹐使人民無以知國外消息﹐亦使外人無從得其內情。
1.湖南山區一種用竹片做的牌。
1.野牛的一種。
1.竹夫人的別稱。
1.一種用機括發箭的竹弓。
1.竹制農具名。耙疏用具。
1.竹筏。
1.一種竹制的牌類賭具。
1.覆蓋甑底的竹席。
1.大的竹筏。
1.爆竹。
1.用竹子搭建的輕便建筑物。
1.竹制刑具。
1.見"竹批雙耳"。
1.亦稱"竹批耳"。
2.古代《相馬經》稱良馬的雙耳為"耳如削竹"﹑"耳如楊葉"。意謂其雙耳外形小而尖削﹐猶如被斜削的竹筒﹐或如楊樹的葉片。
1.指筍殼。即籜。竹初生時的外殼。
1.方言。竹殼熱水瓶。
1.秦末劉邦以竹皮所作之冠。
2.借指戴竹皮冠的鄉野之人。
1.即竹皮冠。唐王績逸句"橫裁桑節杖﹐直剪竹皮巾。"
1.見"竹篦"。
1.竹籬。唐杜甫《題省中壁》詩"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溜常陰陰。"仇兆鰲注引張綖曰"竹埤謂……以竹編為儲胥。"一說埤,與"卑"同。見仇注引陳廷敬說。
1.栽竹的園地。
1.多竹的水濱。
1.用竹子作材料編制的器具的總稱。
1.竹制的尖頭棒條。
1.見"竹簽"。
1.兩側植竹的護城河。
1.供書寫用的竹片。
1.亦作"竹鎗"。
2.一種竹制的刺擊兵器。
3.指一種兒童玩具。前蜀韋莊有《旅次甬西見兒童以竹槍紙旗戲為陳列》詩。
1.見"竹槍"。
1.竹編籬笆墻。
1.用竹建造的小橋。
1.小竹箱。
1.曲藝的一種。流行于四川﹐是漁鼓(道情)傳入四川后發展形成。一般都是一人用漁鼓﹑簡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組坐唱的。唱腔分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與四川揚琴相同﹐但在潤腔手法上有異。曲詞由散文﹑韻文交織組成。
1.竹子外面的一層青綠色表皮。
1.形容人的狀貌瘦健有神。
1.《漢書.公孫賀傳》"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書不勝書﹐后常以"竹罄南山"謂人罪惡極多﹐書寫不盡。
1.宋贊寧《筍譜》"凡百谷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若筍﹐以鞭行時分芽﹑露白月為春……及乎外苞內實﹐冒土而生﹐當二三月為秋。"故稱農歷二月為"竹秋"。
1.泉名。在湖北省南部﹑長江南岸﹐鄰接湖南省。
1.指打麻將。因麻將牌多系竹制﹐故名。
1.吹奏竹制管樂器的樂工。
2.簀箉竹中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