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合乎情理。
2.滿意,符合心意。
1.《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后以為指斥老而無德者之辭。
1.解放前人民群眾對國民黨法西斯的鄙稱。
2.方言。老辦法﹐舊辦法。
1.舊時群眾對外國殖民主義侵略者之稱。
1.治病的舊方。喻指老辦法。
1.指老而無用的人。亦常用為謔詞。
1.唐宋時稱丞相。
2.對別人父親的譽稱。
1.指道教與佛教。
2.特指清慈禧太后。
清朝敬稱太上皇或皇太后◇專指慈禧太后他別裝糊涂,仗著老佛爺腰把子硬,叫他看!
1.植物名。紫金牛的別名。常綠小灌木﹐高五寸至一尺﹐地下莖橫生﹐秋天結小圓果﹐熟時紅色。中醫入藥。亦作盆栽觀賞。也叫平地木。
1.猶老朽。
1.對老人的尊稱。
2.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1.舊時對地方官的敬稱。謂其愛民如子。
1.同"老父母"。
1.年老的婦女。
2.老年婦女的自稱。
3.古代公侯夫人自稱于天子。
1.謂年老而復壯盛。猶言返老還童。一說﹐家有年高者﹐則免除其子孫的賦役。
1.方言。最小的兒女。
2.方言。舊時東北一帶對鄉間綁票股匪頭目之稱。
1.成年男性間的尊稱。
1.猶言弟兄們。用于朋友間﹐帶親熱口氣。
1.對年長男性朋友的昵稱。
1.老兵。多用為詈詞。
1.對參加革命活動已久的人的尊稱。
1.指詩文書畫的蒼老風格。
1.內情;底細。
1.指素有根基﹑門第清白的家庭。
1.喻指根基﹐基礎。
1.宋范仲淹有《乞召杜衍等備明堂老更表》。參見"三老五更"。
1.舊時指久在機關任職﹐熟悉公務和文書的下級職員。
2.例行公文。
1.指成年而不生胡須的人。舊時太監亦稱"老公"﹐故云。參見"老公"。
1.年老的狗。常用為對老人的詈詞。
1.陳腐拘執。亦指陳腐守舊的人。
1.指書法遒勁的風格。
2.指衰老的身體。
1.老年人自稱的謙詞。
1.見"老扈"。
1.烏鴉的俗稱。
1.藍翎的俗稱。清代官員的冠飾﹐五品以上者用孔雀翎﹐稱花翎;六品以下者用鹖翎﹐稱藍翎。鹖翎色青黑﹐似烏鴉毛﹐俗因稱藍翎為老鴰翎﹐含輕視意。
1.老而無夫無子的人。
1.對老者的稱呼。
2.稱丈夫。
1.老而無妻無子者。
指老視眼他戴著一副~眼鏡。
1.年老致仕歸休。
1.方言。妻子稱丈夫。多作為詈詞或謔稱。
1.指海洛英。
1.大汗。
1.忠厚老實。
2.方言。猶很好。
1.《左傳.閔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后遂以"老鶴乘軒"比喻濫廁祿位。
1.極大的決心。
1.行將萎謝的紅花。
比喻非常狡猾的人。
1.年老而昏聵。
2.糊涂的人。
1.明清時進士經過朝考﹐按等第分別授官﹐其中一部分人被點為知縣當即分省任用﹐稱榜下即用知縣﹐俗稱"老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