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蕎粑"。
2.蕎麥餅。
1.受過助產(chǎn)專業(yè)教育,掌握正常接生﹑新生兒處理﹑難產(chǎn)急救和婦幼衛(wèi)生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并從事助產(chǎn)工作的衛(wèi)生技術人員。
1.幫助生長;促使增長。
1.謂幫助別人取得成功。
2.猶促成。
附著在詞、短語或句子上表示某些附加意義的虛詞。有結構助詞(的、得、地)、動態(tài)助詞(了、著、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呢)三類。
1.見"助詞"。
1.謂道士賣藥自給。
又稱兩用車”。既可用人力驅動又可用發(fā)動機驅動的兩輪交通工具。由于汽缸容量不超過36毫升,汽油燃燒不完全,其廢氣可造成一定的大氣污染,故將日趨淘汰。
1.動詞的一類,表示可能﹑應該﹑必須﹑愿望等意思。如能﹑會﹑可以﹑可能﹑該﹑應該﹑得﹑必須﹑要﹑肯﹑敢﹑愿意。通常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邊。
1.古代借民力助耕公田的一種勞役租賦制度。據(jù)說始行于殷代。
1.指皇帝行藉田禮時為從耕朝官配備的耕作人員。
2.抗日戰(zhàn)爭及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政府組織群眾為抗屬﹑軍屬耕種田地,叫助耕。這是在供給制度下,對革命軍人﹑革命干部和烈屬的一種照顧措施。全國解放初,對軍屬﹑烈屬仍然實行。
1.支援勞力,幫助干活。
2.助理工程師的簡稱。
也稱輔助突擊”。在次要方向上集中部分兵力、火力主動對敵人實施攻擊的作戰(zhàn)行動。是協(xié)助主攻的進攻方式。助攻也可在條件成熟時轉為主攻。
1.輔助教化。
1.古代謂臣屬出資﹑陪位或獻樂佐君主祭祀◇亦謂以財物助人祭祀。
1.見"助桀為虐"。
1.同"助桀為虐"。
1.同"助桀為虐"。
也作助紂為虐”。桀夏末暴君。紂商末暴君。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漢奸助桀為虐,殘害同胞,必定會受到審判。
1.指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考試。
1.舊俗,客來靈前吊喪,喪主命人號哭以助哀,謂之助哭。
1.輔助治理。
2.今多用于職務名稱,指協(xié)助主要負責人辦事的。
1.幫助;援助。
1.幫忙。
1.幫助做壞事。
1.體育運動中的某些項目,如跳遠﹑跳高﹑標槍﹑跳馬等,在正式動作開始前先跑一段距離以增強沖力,叫助跑。
1.助興。
1.一種物質幫助其他物質燃燒。如氧就能助燃。
1.以幫助他人為快樂。
1.幫助別人去作害人的事。
協(xié)助別人辦事的人得力助手|還需要兩個助手。
1.謂天災之外,又加上人禍,使災害更加嚴重。
輔助有殘余聽力的聾人提高聽力的擴聲裝置。其工作原理為傳聲器將接收到的聲音轉變?yōu)殡娦盘枺?jīng)過晶體管放大器放大,再經(jīng)耳機將放大的電信號轉變?yōu)槁暡āS泻惺健⑴鍘健⒍呈健⑽⑿投朗降榷喾N。
1.幫助增加威勢。
1.明末為籌措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軍費而加派的賦銀。
2.捐錢以補充軍費。
1.支持;幫助增加興致。
1.支持和幫助他人學習。多指幫助自學者。
1.發(fā)給學生的補助金。
1.助理研究員的簡稱。
1.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初行免役法,凡當役人戶,分五等出錢,募人充役;使原來享受免役特權的豪紳﹑官吏﹑僧道等出錢助役,稱助役錢。此為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措施之一。參閱《宋史·食貨志上五》﹑《宋史·王安石傳》。
1.輔佐,幫助。
1.猶言湊趣兒,解悶兒。
1.虛詞。
1.佐助他人發(fā)喪送葬。
1.謂在戰(zhàn)斗中幫助增加聲勢和力量。
1.捐獻財物以救濟災民。
1.猶助桀為虐。紂,殷末暴君。比喻幫助惡人作壞事。
1.即虛字。
1.苧麻布。
1.纻衣與縞帶。《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季札﹞聘于鄭,見子產(chǎn),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chǎn)獻纻衣焉。"后因以"纻縞"為友朋交誼之典。
1.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皮纖維潔白有光澤,是紡織工業(yè)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