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兩人同處。
1.喝醉酒的人。
2.指好飲酒的人。
3.木蓮的謔稱。
1.謂沉醉。
1.酒后困乏。
1.醉后的面色。
1.酒器名。
1.酒友。
1.詞牌名。即《一斛珠》。調見宋晏幾道《小山詞》。參閱《詞譜》十二。
1.詞牌名。即《一斛珠》調見宋黃庭堅《山谷琴趣外篇》。參閱《詞譜》十二。
1.草名。
1.薄荷的別名。舊說貓食薄荷則醉,故名。
2.謔稱醉后舉動失常的人。
1.醉漢的帽子。
1.猶醉面。
1.詞牌名。即《鷓鴣天》。宋盧祖皋詞有"人醉梅花臥未醒"句,故名。參閱《詞譜》十一。
也稱生產總值”。生產單位、生產部門、一個地區或整個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產品的價值。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轉移到產品中去的物質資料消耗的價值和新創造的價值。有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等。
1.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各部的長官。亦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央政府各部最高長官之名稱。
1.總的稱謂。
1.見"總承"。
1.亦作"總成"。
2.作成;成全。
1.佛教語。梵語陀羅尼的意譯。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具備眾德。亦指咒語。
2.總地掌握。
1.舊時總管催征錢糧的鄉里職役。里長負責催征錢糧;里甲的總催,則由里長排年輪值。
1.會合聚集。
1.必須。謂有其必要。
1.國家把全部武裝力量從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并統一調度﹑指揮﹑管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使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活動服從戰爭需要的緊急措施。亦借指為完成某項重要事務而動員全部力量。
①總管監督總督軍務|昭宣承業,都護是立,總督城廓,三十有六。②官名。1469年明代專設兩廣總督,后漸成定制。清代起正式成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轄一省或兩三省。另設專管某一事務的總督,如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③宗主國派往殖民地的最高統治官員也稱總督。
又稱總噸”。丈量確定的船舶內部封閉處所總容積的噸位。一般用以表示船舶的大小,一國或一個公司的船舶擁有量,以及作為船舶登記、檢驗和丈量的收費標準等。
1.總數。
1.亦作"緫而言之"。
2.總括起來說。
1.束發。指童年或少年。
1.猶概括。
1.明代坊廂(城鎮管轄地區)地方職役的總頭目。
到達地面的直接太陽輻射和散射輻射之和。太陽輻射通過大氣,一部分到達地面,稱為直接太陽輻射。另一部分為大氣的分子以及大氣中的微塵、水汽等吸收、散射和反射。被散射到達地面的這部分稱為散射太陽輻射。地球上熱帶地區太陽輻射量最大,赤道地區因多云而次之。
1.完全應該‖估計推測意。
1.猶大綱。引申指政治法度。
2.今指法規﹑章程等的總括原則性事項和內容要點的部分。
1.政府﹑政黨﹑社團等根據自己在一定時期內的總任務而規定的目標和行動步驟等。
1.聚集兵器可以成林。形容兵力強盛。
1.指對敵方發動的全面攻擊或全線出擊。
總需求”的對稱。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例如一年)所能提供的產品和勞務的總量。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凈值來表示。保持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1.一共,合計。
武官名『末南北朝以都督統州之軍事,并總攬或與刺史治州之政事。北周始改此稱。隋代至唐代初在各州設總管,邊鎮和大州設大總管,均系地方軍政長官,后又恢復都督稱,但統兵出征之將帥仍為總管。北宋時總管仍系地方軍政長官,分別由節度使、知府、知州兼任。遼金元時總管兼管軍民。清代時在東三省、新疆及圍場設總管,為率軍駐防之長官。
副詞。終究;畢竟只要肯學,總歸學得會的|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事實總歸是事實。
1.猶總店。相對分店而言。
1.匯集聚合。
全部加在一起的數量或內容今年第一季度的產量已達到去年全年產量的總和。
又稱總生育率”。指某國家或地區在當前情況下,平均每個婦女一生所生育的嬰兒數。它直接影響地區人口增長的規耐速度。
1.明清總理河道的官名。明設總河侍郎。清初稱河道總督,雍正時改稱總河。
1.亦作"總核"。
2.謂綜合起來加以考核。
1.對前方所有軍區而言,指指揮整個戰爭的領導機關所在的后方。
1.猶統領。
①聚集匯合許多細流匯合成江河,許多江河總匯成大海。②聚集匯合之物或聚集匯合之處知識的總匯|力量的總匯|這里是南北雜貨的總匯。
1.聚集會合。
2.綜合匯總。
3.指會聚集中之所。
4.俱樂部之別稱。
5.總機關。對分會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