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吹笙。
1.迂緩貌。古代寓言借為人名。
1.柔和舒緩。
1.喘息貌。
2.眾盛貌。
1.形容聲音沉重宏大。
1.聲音舒緩貌。
1.謂樂聲緩慢和諧。
1.癱軟﹐難以動彈。
1.疲乏喘息貌。
1.瘠薄。指土地。
1.猶瘦弱。
1.清瘦貌。
1.清瘦的儒者‖有隱居不仕之意。語本《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相如以為列仙之儒居山澤間﹐形容甚舑﹐此非帝王之仙意也。"
1.吐舌貌。
1.見"逃債臺"。
1.躲債,逃避還債。
1.亦作"逃責臺"。
2.即洛陽南宮簃臺。周赧王避債逃于此,故名。
《詩·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句,桃”、逃”同音,后人遂以逃之夭夭”表示逃跑,多含詼諧或嘲諷意。
1.猶逃跑。
1.逃兵。
1.逃免于罪;逃避罪責。
1.獸名。
1.亦作"桃版"。
2.即桃符板。
1.見"桃板"。
1.桃木作的杖◇用以驅鬼邪。
1.長柄勺。
1.地名。在今安徽省貴池縣。
1.同"桃棓"。
1.鳥名。即鷦鷯。
2.桃樹上的蠹蟲。
1.一種用銀朱和藤黃合研成粉末的顏料。色如櫻桃。又稱珊瑚粉。
1.即桃枝簟。
1.傳說中的樹名。
1.傳說中的山名。
1.桃花蕾。
1.見"桃符"。
1.用桃木制的戈。古人用以辟邪。
1.晉王獻之愛妾桃葉之妹。
2.借指歌妓或所愛戀的女子。
1.泛指美女。
1.用桃木刻制的木偶。舊俗置以辟邪。
2.比喻任人擺布的傀儡。
1.同"桃弧棘矢"。
1.唐孟郊《送淡公》詩之四"笑伊水健兒,浪戰求光輝。不如竹枝弓,射鴨無是非。"射鴨,一種水上游戲。竹枝弓,即桃竹弓◇因以"桃弓射鴨"指隱士的閑逸生活。
1.用桃木制的弓,蘆葦做的戟。舊俗用以辟邪。
1.桃竹制的弓,荻葦做的箭。舊俗用以辟邪。
1.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絕句》并序"余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貶郎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后因以"桃觀"指玄都觀。
1.陰陽神名。道教指人體命門臍宮神名。
1.桃子的核。《漢武故事》"〔王母〕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與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問曰'用此何為?'上曰'此桃美,欲種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詩文中常用其事。
1.以桃核作的杯子。
1.桃核剖開制的容器。形如扇,故名。
1.粉紅色。
1.形容絢麗多彩的春天景色。
1.即桃花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