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侵凌劫奪。
1.使羊喝飽水以增加重量。指以欺詐手段做生意牟利。語本《孔子家語.相魯》"魯之販羊有沈猶氏者,常朝飲其羊,以詐市人。"
1.喝藥。
2.特指服毒。
1.飲牛潁水。謂蔑視爵祿名位,風操高潔。
射箭入物體連尾羽也隱沒了。形容發箭的力量特別強一發飲羽,狼失聲而逋。
1.吃飽喝足。
1.享有聲譽。
1.含冤。
1.飲酒賞月。
1.謂蒙受恩澤。
1.不具名的文件﹑傳單等。
1.亦作"飲鴆"。
2.喝用鴆鳥羽毛泡制的毒酒。
3.泛指服用毒品。
1.見"飲鴆止渴"。
鴆鳥名,傳說用它的羽毛泡的酒有劇毒。飲毒酒止口渴。比喻只求解決目前困難,不顧將帶來嚴重的后患明知借高利貸是飲鴆止渴,但為對付現狀,實在沒有其他辦法。
1.見"飲鴆"。
1.見"飲焌"。
1.指行酒令之事。
1.上古諸侯朝會盟伐完畢,祭告宗廟并飲酒慶祝的典禮◇代指出征奏凱,至宗廟祭祀宴飲慶功之禮。
2.泛指一般奏凱慶功之宴。
3.歡樂的宴飲。
1.唐李白等八人嗜酒善飲,故稱。唐杜甫有《飲中八仙歌》。
1.謂戴頭盔。
1.喝反復多次釀成的醇酒。一種正尊卑的古禮。
1.飲食。
1.斟酒而飲。
1.飲水啄食。語本《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成玄英疏"飲啄自在﹐放曠逍遙﹐豈欲入樊籠而求服養!譬養生之人﹐蕭然嘉遁﹐唯適情于林籟﹐豈企羨于榮華!"
2.引申為吃喝﹐生活。
3.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
1.給幼崽喂奶。
1.飲酒的宗祖。
1.像蚯蚓一樣屈曲。語出《禮記.月令》"﹝仲冬之月﹞蚯蚓結。"
1.蚯蚓的廉潔。比喻人拘守小節﹐不知大義。語出《孟子.滕文公下》"于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后可者也。"朱熹集注"言仲子未得為廉也,必若滿其所守之志,則惟蚯蚓之無求于世,然后可以為廉耳。"
1.舊誤蚯蚓能鳴﹐其聲發于孔竅。比喻微不足道的音響。亦用以謙稱自己的文才。語本唐韓愈軒轅彌明《石鼎聯句》"時于蚯蚓竅﹐微作蒼蠅鳴。"
2.泛指拙劣的詩文創作。
1.高大。
1.茂盛貌。
1.惻隱愛憐。
1.指草木濃盛茂密貌。
2.指文義隱晦。
1.隱晦深奧。
1.漢劉向《列女傳.陶答子妻》﹕"答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諫不用……'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犬彘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后因以"隱豹"比喻愛惜其身﹐隱居伏處而有所不為。
1.使背靠著。《新唐書.李泌傳》﹕"泌嘗取松樛枝以隱背﹐名曰'養和'﹐后得如龍形者﹐因以獻帝﹐四方爭效之。"后即指稱靠背。
1.隱蔽﹐遮掩。
2.閉門深居。
1.隱藏庇護。
1.偏遠的地方。辟﹐通"僻"。
1.暗中作弊。
借別的東西遮蔽藏匿起來主力隱蔽起來|光蕩蕩一片平川,人馬沒法隱蔽。
1.隱藏﹔躲避。
2.隱諱﹔隱瞞。
1.猶隱痛。
2.潛藏著的弊病。
1.猜詳﹐猜測。
1.隱埋的人才。
1.躲避﹔躲藏。
2.指幫助躲藏起來。
3.掩蓋﹐掩飾。
4.隱晦﹐不直露。
1.恬退的操守。
1.內心深處深感痛苦。
2.惻隱﹐憐惜。
3.謂雖有憂傷而深沉不露。
1.猶隱居。
1.偃臥于床榻。
1.微小的不足之處﹔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