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勸成婚姻。
1.方言。猶悵惘。
1.指元末詩人楊維楨好馳聘異想﹑運用奇辭的詩歌風格。楊維楨因少時在浙江家鄉鐵崖山中苦讀五年﹐自號鐵崖﹐故稱。
1.即鐵硯。
1.鐵面具。形容不知羞恥的人。
1.鐵鑄的硯臺。
1.鐵鑄的硯臺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1.鐵鑄的硯臺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又稱磁性瓷”。一種非金屬磁性材料。主要成分是fe2o3和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鎳、氧化鋅、氧化錳、氧化鋇等)。其電阻率高,渦流消耗少。常用于高頻濾波線圈等。
1.沙粒狀的彈藥。也稱鉛藥。
1.契丹騎兵名。亦稱"鐵鷂子"。
1.見"鐵鷂"。
1.煉鐵。
2.指煉鐵之所。
1.鐵皮。
1.捆東西用的狹而長的鐵皮。
1.古代戰士用鐵片制成的戰衣。
2.借指戰士。
3.指巡捕﹐獄卒。
4.指鐵銹。
1.指戰士。
1.鐵樁。
1.強勁有力的翅膀。
1.指純凈的鐵。
1.鐵鑄的鷹。傳說地獄中啄罪人之目的猛禽。
2.比喻飛機。
1.形容堅硬﹐堅強。
1.形容密閉森嚴的監牢。
1.不可更改的法則。
1.比喻強有力的統治。
1.對堅毅勇武的人的美稱。
1.古兵器名。鐵制的棍棒。
2.鐵手杖。
1.鐵路。
1.見"鐵錚錚"。
1.亦作"鐵掙掙"。
2.剛正堅強貌。
1.確鑿的證據。
1.形容證據確鑿﹐不可否認。
1.指豸冠。古代御史等執法官吏戴的帽子。冠之柱卷系鐵鑄成﹐故稱。
1.指供穿引之用的鐵針。擿﹐同"摘"﹐搔頭。
1.比喻才能較為出眾的人。
1.戰船﹔鐵甲船。軸﹐通"舳"。
2.鐵鑄車軸。借指車子。
1.鐵掃帚。比喻人民力量。
1.鐵鑄的柱子。
2.即柱卷。語出《后漢書.輿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為展筒﹐鐵柱卷﹐執法者服之。"劉昭注引荀綽《晉百官表》﹕"鐵柱﹐言其厲直不曲橈。"
1.又稱鐵柱觀。故址在江西南昌。相傳晉許遜為旌陽令﹐時江西有蛟為害﹐許與其徒仗劍殺之﹐并作大鐵柱以鎮壓◇世建立宮觀以祀許遜。唐咸通年間額題鐵柱。宋大中祥符年間題名景德觀。政和年間改延真觀。嘉定年間御書"鐵柱延真之觀"。明嘉靖間改名為妙濟萬壽宮。
1.亦作"鐵撾"。
2.鐵杖。古代用作兵器。
1.一種鐵制的爪形工具。可綁在腳底﹐便于登山防滑。
1.指鐵券上的文字。
1.比喻能言善辯的人。
2.迷信者稱算命極準的人。因其言必有中﹐不可改移﹐故稱。
3.鳥名。
1.比喻能言善辯。
1.即蟞蟷。也稱蛈蝪。
1.形容拖沓。
1.見"呫嗶"。
1.亦作"呫畢"。
2.猶占畢◇泛稱誦讀。
1.形容低語。
1.輕聲細語。
1.輕聲小語貌。
2.多言貌;絮語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