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修改審定。
1.唐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刺史宅中庭園名。以屢經文士題詠而著名。
2.第三進堂屋。
1.指《詩經》的風﹑雅﹑頌三體。
2.指唐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宋周弼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3.指唐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4.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
5.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 6.史學中稱編年﹑紀傳與紀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傳體始于《史記》,后宋袁樞創紀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
1.我國古代關于天體的學說,有渾天﹑宣夜﹑蓋天三家,稱為"三天"。
2.道教稱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為三天。
3.佛教稱欲界﹑色界﹑無色界為三天。
4.泛指天空。
5.指清代皇子及諸王公讀書的前﹑中﹑后三殿。
1.見"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1.軟座便轎。
1.亦作"軟辺"。
2.即轎子。
1.柔和而委婉的話語。
1.溫和的話語。
1.形容年輕女子身體潔白柔軟,散發著溫馨的青春氣息。
1.柿的一種。
2.棗的一種。
1.也稱鉀皂。高碳脂肪酸的鉀鹽,質地較鈉皂為軟,故名。一般用作洗滌劑。用于醫院洗手及理發店洗發等。
1.沒配頭盔﹑鎧甲的戰袍。
1.即幛子。古代用作畫軸。
1.軟辦法,軟手段。
1.一種油煠的面食,細條相連或扭成各種花樣。俗稱馓子。
2.植物油和動物脂肪中所含的白色柔軟的物質,是軟脂酸和甘油的化合物。用來制造肥皂﹑蠟燭﹑甘油等。
1.有機化合物,白色結晶體,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和乙醇。廣泛地存在于動植物油脂中,用來制造蠟燭﹑肥皂﹑潤滑油等。
1.見"軟脂"。
1.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利用一定裝置,改變運行軌道,逐漸減低降落速度,最后不受損壞地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體表面上。
1.口齒伶俐,嘴巴甜。
1.溫柔美好貌。
1.縮短。
1.謂糾結絞纏以致縮短。
1.草木之實下垂貌。
1.物下垂貌。
1.古樂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陰陽,奇數六為陽律,名曰六律;偶數六為陰律,名曰六呂∠稱律呂。蕤賓屬陽律。
2.古人律歷相配,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適應,謂之律應。蕤賓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農歷五月。
3.指代農歷五月端午節。
1.唐段安節《樂府雜錄.琵琶》"武宗初,朱崖李太尉有樂吏廉郊者……郊嘗宿平泉別墅,值風清月朗,攜琵琶于池上,彈《蕤賓調》……忽有一物鏘然躍出池岸之上,視之,乃一片方響,葢蕤賓鐵也。以指撥精妙,律呂相應也。"后因以"蕤賓鐵響"贊揚彈奏技藝的精妙超絕。
1.茂盛貌。
2.閑逸貌。
3.輕緩貌。
4.下垂貌。
1.盤曲升騰貌。
1.鮮艷。
1.傳說中道教學道升仙,列名蕊宮◇指科舉考試中揭曉名第的榜示為"蕊榜"。
1.指婦女化妝用的額黃粉。
1.見"蕊珠宮"。
1.即額黃。六朝至唐,女妝常用黃點額,因似花蕊,故名。
1.指道教經籍。又名蕊書。
1.蕊宮之女。仙女。
1.蕊宮之苑,仙苑。
1.即蕊珠宮。
1.亦省稱"蕊宮"。
2.道教經典中所說的仙宮。
1.道教經籍名。
1.細柔貌。
2.古族名。即柔然。
1."枘鑿方圓"的省語。比喻不調協。
1.同"枘鑿方圓"。
1.比喻事物尖銳對立,互不相容。
1.比喻不調協,抜格不入。
1.猶言蚊類。多用作謙詞。
1.蚊蟲的眼眶。極言其小。
見角④”(1205頁)。
銳利的士氣。泛指勇往直前的氣勢銳氣正盛|挫了銳氣|重振銳氣。
勇于進取,意志堅決專一銳意革新|銳意興革,勵精圖治|銳意典籍,欲畢覽百家之事。
1.同"瑞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