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勞勞嚷嚷"。亦作"勞勞穰穰"。
2.紛擾;勞碌。
3.煩躁不安。
1.名類事情。
2.瑣碎事務。
3.知雜事之省稱。
1.即雜技。
1.舊指小說﹑雜記﹑隨筆一類著作。
1.猶言各派學說。
2.指醫﹑卜﹑星﹑相之術。
1.詩歌的一種體栽。有以數字為題目的﹐有以數字嵌入詩句的﹐類似文字游戲。
1.正稅以外的各種稅捐。
1.百家的學說。
2.指怪誕鄙俗之語。
3.指筆記小說。
4.古籍分類子部中一目。敘述人事﹐兼發議論者屬之。
1.猶言打攪為難。
1.各種習俗。
2.粗俗不純。
1.紛雜繁多貌。踏﹐通"沓"。
1.拉雜地談論。
1.指詩﹑文字﹑書法等的各種變體。
1.古典詩歌正式體裁外之各種詩體。多從字形﹑句法﹑聲律或押韻方面別出心裁﹐帶有文字游戲性質。如離合詩﹑回文詩﹑轆轤體等。不少為漢﹑魏﹑六朝時文人所創制。
1.異途。清代指由捐納或議敘而取得官職。
1.各種珍玩。
1.雜扮的別稱。
1.駁雜不純。亦指偽造之物。
1.雜亂眾多。
現代散文的一種。包括雜感、雜談、短評、隨筆等。多為針對現實社會的各種問題而作,一般具有短小精悍、活潑多樣、反應迅速、褒貶色彩鮮明等特點,以及強烈的戰斗性和文學性。
1.猶會審。
1.謂雜亂污穢﹐不合禮義。
1.古代用于宴會的舞曲。
1.瑣碎事務。
1.聚集事物。
2.謂神怪之類。
3.什物。
1.眾多而重疊貌。
1.古代娛樂形式之一﹐包括百戲﹑雜樂﹑歌舞戲﹑傀儡戲等。又稱"雜伎"。
2.指從事雜戲之人。
1.海鳥名。亦名爰居。
1.各種類別﹑項目。
1.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篇。唐宋都有以"雜興"為題的詩篇。
1.大姓之外的各姓。
1.雜亂的學說。
2.指科舉文章以外的各種學問。
3.《四庫全書》分類法中子部的一個子目。
4.雜亂地學。
1.雜談『劉向《說苑》有《雜言》篇。
2.不純正的言論。
3.即雜言詩。
1.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于樂府。每句字數不等﹐長短句間雜﹐無一定標準﹐用韻也較自由◇人多有仿作。
1.封建社會徭役之一。其剝削范圍及剝削程度隨統治者需要而定﹐無嚴格規定。
1.古代指農﹑工﹑商等業之外的其它行業。
2.指雜活。
1.指酒。酒面浮沫似蟻﹐故稱。
1.各種技藝。
1.集議﹔共同評議。
1.猶言各不相同。
1.指正役之外的繁多徭役。
2.各種差使。
3.指從事各種差使的人。
1.心臟或大血管內的血液流動受阻或有逆流﹐產生旋渦﹐振動心壁或血管所發生的聲音。機器裝置﹑收音機等發生障礙或受到干擾而發出的不應有的聲音也叫雜音。
1.各種琴曲。
2.多方引用。
1.謂五采相映。
2.各色花卉。
1.見"雜詠"。
1.間雜使用。
2.雜項開支。
3.謂差遣從事非主要工作。
1.見"雜游"。
1.主旨各異之語﹐各種學說。
2.指怪誕鄙俗之語。
1.多戶人家居住的院子。
1.謂雜亂而泯滅界劃。
1.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