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山峰高聳。
2.形容態度端莊。
聚氯乙烯纖維的中國商品名。抗化學藥劑、耐腐蝕、抗焰、絕熱、隔音等性能均佳,易生靜電,耐熱性和染色性差。主要用于制造耐腐蝕的過濾布、抗焰服裝、絕緣布、繩索、簾幕、漁網、絮棉、毛毯等。
1."氯"的通稱。
化學式kclo3。無色透明晶體或白色粉末。溶于水、甘油,難溶于乙醇。在400°c時分解放出氧氣,有催化劑(如二氧化錳)存在時,較低溫度就能分解放出氧氣。在酸性溶液中,有較強的氧化性,易發生燃燒或爆炸。由熱的濃氯化鉀堿溶液電解而得。廣泛用于制火柴、雷管、炸藥、煙火、藥物、消毒劑等。
1.植物名。俗稱"拉拉藤"。多年生纏繞草本。葉對生,掌狀分裂,邊緣有鋸齒。莖和葉柄布滿倒生的短刺。秋季開花,雌雄異株。聚花果近球形。果實可作健胃藥。
1.青苔。
1.草名。苦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苦參》。
1.即綠柱石。用作裝飾品時多稱綠寶石。參見"緑柱石"。
1.寶玉名。一種青綠色的寶石。
1.烏黑而有光澤的鬢發。形容年輕美貌。
1.見"緑鬢朱顏"。
1.亦作"緑鬢紅顏"。
2.形容年輕美好的容顏。
3.指年輕女子。
1.綠色水波。
2.比喻風吹綠草之狀。
1.指婦女的種種愁恨。綠﹑紅,謂黑鬢紅顏。
1.見"緑慘紅愁"。
1.茶葉的一大類,與紅茶相對而言。新鮮茶葉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沏出的茶保持茶葉原有的綠色,故名。綠茶有龍井﹑旗槍﹑雨前﹑明前等不同品種,按產地又可分為屯綠﹑婺綠﹑杭綠﹑湘綠等。
1.綠色的昌明茶。昌明,茶的一種,其產地唐時屬眉州昌明縣(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南),因以產地為名。
1.鸚鵡名。北魏河間王元琛呼其所愛鸚鵡為"緑朝云"。
1.漢皇孫所乘車,又名皇孫車。
1.綠色塵末。
2.喻茶葉末。
3.指曲表面所生綠色毛狀的菌。
1.見"緑沈"。
1.濃綠貌。
1.碧綠透明貌。
1.古代駿馬名。
1.猶綠水。
1.綠色紗窗。指女子居室。
2.指貧女的居室。與紅樓相對,紅樓為富家女子居室。
1.綠色瓷制酒器。
1.指綠色的草叢﹑樹叢。
1.青翠色。
1.見"緑蛇"。
1.青綠色。
2.指女子的眉。古代女子以青黛畫眉,呈青黑色。
1.指揮交通的綠色信號燈。綠燈亮,指示車輛行人可以通行。
2.用開綠燈比喻提供方便條件。
1.綠色草地。
2.今指配合環境,創造自然條件,適合于種植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一定范圍的綠化地面或地區,如公園﹑林蔭道等。
1.綠色的蒂。花或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稱蒂。
1.豆科植物名。一年生草本,葉由三片小葉組成,花小,綠黃色。莢果內有綠色種子,可供食用,亦可釀酒﹑制粉條。用水浸濕,令發芽,稱綠豆芽,可作蔬菜。還可入藥,能清熱解毒。
1.歇后語。綠豆脫皮,青色即褪,因諧音為"請退"。
1.曲節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曲節草》。
1.綠豆經水浸漬萌發出的豆芽,為一種蔬菜。保持原有營養成分,甘平無毒,兼有解酒毒﹑熱毒等功效。
1.女子的眉毛。古代女子以黛畫眉,呈青黑色,故稱。亦借指美女。
1.亦作"緑蕚梅"。
2.梅花之一種。萼片為綠色。
1.見"緑萼梅"。
1.亦作"緑駬"。
2.古駿馬名。傳說為周穆王八駿之一。
1.馬的別稱。
1.南唐李從謙乘馬采高枝桃花,因自稱其馬為"緑耳梯"。
1.見"緑耳"。
1.烏黑而有光澤的頭發。
2.借指年輕人。
1.無機化合物,是含有七個分子結晶水的硫酸亞鐵。呈藍綠色。可用以制染料﹑墨水和農藥等。
1.指花苞。花未開時,花苞為綠色,故稱。
2.指蓮房。
3.指檳榔的果實。
1.將新鮮綠色植物的嫩莖葉翻壓在地里,經過發酵而成的有機肥料。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大部分綠肥也可用作飼料。
1.謂綠葉繁茂,紅花凋謝。
1.用作綠肥的農作物。如紫云英﹑金花菜等。參見"緑肥"。